香蕉导航网,久草最新免费,久草在线观看最新-2022最新伊人中心基地

供給側改革視閾下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研究

供給側改革視閾下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研究

供稿單位:高職研究所   查看人次:4780   發布日期:2017-05-04    分享到: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達1341所,招生數348萬,畢業生數322萬,在校生總數達1048萬,幾乎占據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占比41.2%)??梢哉f高職教育在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但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按照長期以來需求側改革的思路,高職教育也面臨著在短期內規模迅速擴大與提高高職學生培養質量的不對稱、高職教育內涵發展水平亟待提高以及招生與就業兩難等問題的凸顯。本文試圖結合目前經濟領域大力提倡的供給側改革思路,探索高職教育的創新發展的思路和舉措。
       一、供給側改革的內涵
       需求和供給是經濟學中的一組基本概念?!皞取痹凇掇o?!分械慕忉屖恰跋蛞贿厓A斜,即側重、偏重、著重某一方面”。因此,“需求側改革”就是“側重、偏重需求方面的改革”,主要體現為“大政府,小市場”,即通過政府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加大投入、刺激消費等方式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肮┙o側改革”就是“側重、偏重供給方面的改革”,主要體現為“大市場,小政府”,即主要通過市場作用,充分發揮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等要素,促進經濟的發展。就經濟學領域來說,“需求側改革”和“供給側改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沒有孰劣孰優之分。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在經濟發展之初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較多,這個時候“需求側改革”所占比重較大。待經濟發展較成熟時,則要向“供給側改革”轉變,充分發揮市場的調控作用。
       我國經濟在經歷了改革開放近40年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消費層次的升級和出口的減少等比較嚴重的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在此背景下,國家領導人相繼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要繼續從供需兩側發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規劃要把創新驅動放在核心位置”。因此“供給側改革”是中央對我國經濟形式準確判斷后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決策,也是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它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二、供給側改革視閾下審視高職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與地方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的高職教育,經濟政策的調整必然帶動高職教育發展方式的轉變。如前所述,近年來在需求側主導下的高職教育通過擴大學校規模、不斷增加投入、擴大學科門類、積極聘任教師,降低招生門檻,擴大學生數等方式取得了長足發展,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在需求側主導下的高職教育面臨的一些問題,已嚴重制約了高職教育的發展。
       1.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效果不佳。由于受傳統的需求側改革的影響,高職教育普遍存在重外在的規模數量,輕內涵發展質量、重校園建設硬件,輕內部管理改革、重學生技能培養,輕職業素養提升等問題,不少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相對封閉、滯后,管理水平不高。同時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也相對單一、僵化,缺乏對先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如目前對高職學生的實習環節主要采用“訂單班”“頂崗實習”等方式,由于沒有穩定的校企合作利益關系,學生很難接觸到企業比較先進的技術,從而導致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與經濟社會對人才需求差距較大,人才培養質量效果不佳。另外,由于高職院校在科研、技術開發等方面自身發展不足,所以一般很難給企業提供優質的中高端繼續教育培訓、技術支持等職工再教育、科研服務,因此其社會服務能力也亟待提高。
       2.高職教育結構體系不合理吸引力不強。長期以來,高職教育被看成是“二流教育”“高考落榜生的收容所”,選擇高職院校是一種被迫選擇。實際上,在現行高等教育結構體系下高職教育社會吸引力不強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因為高職教育類型特征不突出、結構層次不全,往往也被稱為“斷頭教育”,沒有上升和發展渠道,按照國際高等教育的分類標準,完整的高職教育應分為??聘呗毥逃?、本科高職教育、研究生高職教育等幾種不同層次,但現有政策將高職教育限于??茖哟??!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頒布,引導和鼓勵地方本科院校發展本科高職教育,但因為辦學理念和定位的不同,本科院校往往積極性不高,效果也很不明顯,積極性高的高職院校因政策原因想舉辦本科高職教育而不得,因此高職教育上升貫通模式一直沒有被打通,這種結構性矛盾,已成為高職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
       3.高職教育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措施不夠。高職教育作為與區域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的一類教育,本應積極服務對接產業和地方經濟轉型發展需求,但目前受高職院校自身條件和上級有關部門信息資源的限制,以人才需求為導向的專業設置開展的并不理想,往往是什么專業熱門大家就一哄而上,什么專業短期類較冷門,就減少招生規模、甚至停招,而并沒有很好的依據當地經濟發展、產業升級、技術進步以及企業的用人需求進行總體的專業優化設置。另外,師資隊伍作為發展高職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發展重要支柱,從政策支持力度來看,給與學校的經費和自主權還不夠,高職院校教師和企業的技能大師、能工巧匠的雙向交流鍛煉的渠道還不完善,學校在招收企業技能大師等方面的也還缺少一定的政策支持。作為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實踐的實訓基地也普遍存在建設主體單一、區域共享度不高等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實踐鍛煉技能不完整,缺乏連續性,更難接觸到當前企業的中高端技術,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不夠。
       4.高職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活力不足。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激發高職教育辦學活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校企合作雙方權力和義務不明確,政府缺乏統一宏觀的調控,校企合作“校方熱、企業冷”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另外高職教育專業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不緊密,師資力量尤其“雙師”教師研發能力不強,學生就業能力與企業要求差距較大,也是導致企業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因素。高職教育辦學主體單一也是導致其活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長期以來,我國高職教育的舉辦形式主要就兩種,要么公辦、要么民辦,這種非公即私的辦學體制使得社會和企業資本很難真正融入公辦高職院校中,這實際也是一種長期在需求側主導下,高職院校管理者的一種心態。盡管國家層面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并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支持和發展混合所有制的高職教育,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部分民辦高職院校通過吸引國有資產投資很好的實現了升格為本科的目標,公辦高職院校鑒于產權的歸屬、資產配置、權利所屬等原因持觀望態度的較多,也僅有部分高職院校在二級學院層面與企業合作舉辦二級學院,真正校級層面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幾乎沒有。
       三、供給側改革思路下推進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舉措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也正處在重要發展轉型期,國家層面高度重視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等文件,組織實施了“產教融合發展工程”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和“優質高職校”建設等一系列內涵建設項目,有力的推動了高職教育發展。在供給側改革思路下高職教育要想取得長足發展,還應從注重規模、數量的發展轉變到注重質量、結構和效益上來。
       1.聚焦內涵建設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要滿足行業企業的需求,必須突出實踐性、職業性的特點,而傳統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往往是重理論,輕實踐,與企業的合作,因為沒有利益互動的長效機制,對學生的實際鍛煉作用也不大。因此要改革傳統以學校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要推行“教、學、做”合一,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高職院校應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與聯系,圍繞現代學徒制、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教材、共同進行人才培養、共同實施考核評價,從而保證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先進性、應用型,畢業后能立馬上手為企業所用。圍繞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與綜合素質的提高,以職業技能為標準,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同時注意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和通用技能培養,突出學生人文素養、職業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育,提高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技術技能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最終還是要依靠教師。而當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最大的問題還在于教師的技術技能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不強,“雙師”水平不高。相比于職業教育發達的德國、澳大利亞對教師實踐要求必須始終保持“當前性”的技術水平,我們必須建設一支既有高水平理論知識,又有較強實踐能力,掌握“當前性”技術水平的專兼結合的“雙師型”隊伍。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密切校企聯系,建立人員雙向互動機制,既將掌握專業技術改革方向、精通行業企業技術技能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師引進學校兼職或全職教學,傳授學生最先進的技術,又通過定期下企業、進企業掛職等方式將學校教師交流至生產一線,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斷更新其知識結構,從而保證其所教技術的前沿性,同時教師參與企業科研及科技項目研發和推廣工作,既可以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也可以很好的鍛煉自身科研實踐能力,很好的實現企業和學校的雙贏。
       2.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構建人才培養立交橋
       根據UNESCO公布的2011年《國際教育分類法》(ISCED2011),對高等教育進行的定義,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除了有??茖哟?,還應有本科層次和研究生層次,而目前國內傾向于將高職教育看成一個層次即??茖哟危瑳]有很好的打通本科、研究生層次的通道,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教育的發展,往往被社會上看成是“斷頭教育”“沒有發展潛力的教育”,這也是當前高職教育對學生及其家長吸引力不強的一個主要原因。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明確提出,要“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已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國家層面的導向是本科辦高職,2015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但實際運行中本科院校積極性不高,2015年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轉型為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可以說成為國內高職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破冰之舉”。因此,按照供給側改革思路,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及廣大學生和家長的要求,同時符合高等教育辦學規律,我們要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暢通???、本科、碩士、博士4個層次的高職教育,構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要鼓勵辦學質量高、辦學實力強、社會口碑好的高職院校,突破體制機制的阻礙,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使高職辦本科和本科辦高職呈現“齊頭并進”“并駕齊驅”的態勢,這樣既可激活高職教育優質存量,又可增加應用技術大學的增量,很好的實現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辦人民滿意高職教育的需要。
       3.對接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服務地方能力
       按照供給側改革思路,高職教育必須精準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的需要,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主動調整專業設置。面對當前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形勢,部分高職院校熱衷于擴大專業規模,追求專業數量的大而全,導致人才培養成效低、無特色,甚至與市場需求脫節,部分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滯后于經濟發展需求,不能及時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職業的要求。因此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優化專業結構,對應產業行業要求,對照《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疲I目錄(2015年)》,大力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專業供給與經濟轉型升級緊密綁定,真正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緊跟市場需求發展變化,促進人才供給鏈與經濟產業鏈的無縫對接。同時還要打通專業壁壘,培養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要根據生產性服務業跨界發展以及制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趨勢要求,注意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過程中,鼓勵職業院校打破傳統專業界限,積極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還要增強人文素養、職業精神等通識教育內容、培養學生跨界復合能力,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機制。另一方面,高職教育要以產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專業動態調整和專業預警機制,鼓勵高職院校瞄準智能制造、物聯網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型產業,根據產業需求及其對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發展趨勢,對不適應產業和市場需求的過時專業及時“關、停、并、轉”,對適應產業和市場需求的專業及時“增、開、合”,最終實現符合產業轉型升級調整,服務地方發展。
       4.探索體制機制改革,激發辦學活力
       供給側改革的要義是堅持創新發展,面對近幾年生源的持續減少和高職院校辦學競爭的日趨激烈,高職院校應探索體制機制的改革,注重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調動和引導社會各界支持和參與高職院校辦學,《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也明確提出,“引導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積極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舉辦職業教育,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因此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最優化,就應該創新辦學體制機制,可以先從二級學院探索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發展和運行模式,從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辦學,激發高職院校的辦學活力。另一方面,吸引行業、企業來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發揮企業重要的辦學主體作用,也要政府層面出臺相關的“校企合作促進條例”,明確幾方的責權利,設立校企合作的專項資金,專款專用,落實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稅收優惠政策,創新校企合作的工作機制,從而有效解決當前校企合作過程中的層次不高、難以持續、校熱企冷等問題,最大化的激發辦學活力。
       (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
發布人:
審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