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导航网,久草最新免费,久草在线观看最新-2022最新伊人中心基地

適應“工業4.0” 職教應如何轉型

適應“工業4.0” 職教應如何轉型

供稿單位:高職研究所   查看人次:4471   發布日期:2016-11-18    分享到:
編者按:在全球產業轉型升級的驅動下,世界制造業發達國家紛紛實施了為制造業提質增速的戰略,如德國的“工業4.0戰略”、美國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日本的“再興戰略”、英國的“工業2050戰略”、法國的“新工業法國戰略”等。各國也將職業教育作為提升整個國家技術技能人才質量水平的重要舉措,并將職業教育的改革推向了新的境地。因此,深入把握工業4.0進程中引發的就業變化,思考和推動職業教育改革,應對產業新要求,顯得尤為重要。
       工業4.0的浪潮,不僅凸顯了制造業技術驅動特征明顯、全球產業格局重塑、高技能勞動者需求迫切等新趨勢,并且還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影響了當前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轉換。為了順應此次全球制造業升級浪潮,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我國政府也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舉措。與德國的“工業4.0”相比,雖然在發展基礎、產業階段及戰略任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但其戰略使命和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工業4.0引發的職業教育人才需求變化
       面臨工業4.0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顛覆性變革,如何處理并應對工業4.0與職業教育發展的新一輪矛盾,牢牢把握工業4.0對職業教育人才需求的脈搏,通過新渠道、新途徑實現新的就業增長與結構優化,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勞動力市場需求縮減,人才培養結構不合理。工業4.0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內憂外患。第一,勞動力市場需求大量縮減。工業4.0引發了制造業地理版圖的劇變,日漸趨向中心化和一體化。如由于技術的進步以及國外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目前美國制造業正處于明顯的“回流”趨勢,這對定位于中等技能人才培養的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將造成巨大的沖擊。一方面用人需求減少,尤其是制造業相關的專業將會面臨著萎縮的危險,另一方面專業與產業不匹配的矛盾將會更加凸顯。第二,技能人才培養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高級技工僅占工人總數的5%左右,缺口數量巨大,與發達國家高級技工40%的比例相差甚遠。而當前一些職業學校的專業群雖然基本涵蓋當地重點產業,但重點專業和重點產業的對接卻不是很完整。這種專業產業倒掛現象,不利于產業結構升級與產教的深度融合。同時,學校尚未建立針對產業升級做出相應專業調整的動態機制,“結構性失業”在所難免。再加上現代產業結構逐漸趨向軟化,市場需求重心逐漸向服務業偏移,使得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難以形成互動共贏模式。
       崗位專業技能逐漸淡化,崗位協調能力日益重要。隨著自動化生產的提高,現代工作變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具體表現為許多傳統工作崗位的消亡或合并,對工人專業知識、能力要求也相應拓寬。這也就意味著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將逐漸淡化崗位專業,轉而注重崗位協調能力。這就要求企業在勞動分工、勞動規范化以及決策權分布方面做出改革,要讓工人盡可能地多從事不同類型、不同技術難度的作業,形成了以低度分工、適度規范化和決策權下放為特點的勞動組織結構,即不實行崗位之間、工種之間的嚴格分工,公司不對車間提供具體的人員配置和工人技能培訓計劃,車間的生產協調、工人的技能培訓基本由車間管理者的“現場干預”來進行。而當前職業教育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為導向,實施的訂單班及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采取反復訓練的方式培養學生崗位所需的嫻熟技能,一方面很容易囿于“工具化”的困境,另一方面卻是工業機器人輕而易舉能夠代替的,這與工業4.0背景下工作崗位拓展協調的要求背道而馳。
       專業對口概念逐步淡化,通用能力和綜合素養備受關注。以工業4.0為標志的生產的智能化,看似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對于勞動者的技能需求,實則只是轉移了技能要求的重心,對從業人員的通用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了更為廣泛的要求。這意味著高度信息化、高度自動化、高度智能化的生產高度重視勞動者的綜合職業能力,也對知識型員工提出了迫切需求。隨著工業4.0進程不斷深化,在不久的將來,直接從事制造行業的勞動力人數將大幅減少,而溢出的剩余勞動力則需要成為機器維護員、軟件設計者,通過操縱智能軟件管理機器人完成生產任務。這種生產方式下,從業人員需要很高的知識儲備、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正是鑒于這些考慮,世界各國紛紛調整改革其職業教育內容的重心:一是逐步拓展專業的寬度,淡化專業對口概念,轉而以專業群為基礎對接產業群發展;二是由強調“從學校到工作”的“就業導向”逐漸向“從學校到生涯”轉換;三是重點培養學生的通用能力,即注重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交流與協作能力,創新與革新能力的培養;四是職業教育整體層次的高移,推遲職業教育對象的主要年齡階段,實施高中后分流。
       工業4.0背景下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徑選擇
       面對工業4.0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顛覆性變革,我國職業教育還存在著專業與產業的動態對接有待完善,職業教育專業技能和通用技能的平衡有待調整,職業教育與培訓功能有待拓展與增強等瓶頸制約。因此,如何處理并應對工業4.0與職業教育發展的新一輪矛盾,牢牢把握工業4.0對職業教育人才需求的脈搏,通過新渠道、新途徑實現新的就業增長與結構優化,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和關鍵發展方向。
       調整專業結構,優化專業布局。形成與產業轉型升級相匹配的職業教育專業發展新格局不僅需要考慮職業教育自身的發展需要,還應當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之需。首先,依據產業動態調整專業結構。在生產與再生產的過程中,經濟發展對信息、服務、技術等“軟要素”的依賴程度加深,“經濟服務化”趨勢明顯。因此,一方面職業教育應圍繞工業4.0積極開拓與智能制造領域密切相關的重點專業、特色專業,培養大批具有前沿專業知識、一般學科知識與特定領域知識深度融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實現人機協同發展,另一方面緊跟產業變革步伐,增設發展營銷、設計、創意等與服務業相關的專業,以適應經濟服務化、市場需求重心向服務業轉移趨勢。其次,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優化專業布局。不斷優化區域內同類及不同層次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既有利于差異化競爭,也為中高職銜接、人才系統化培養創設良好條件。
       資源共享,深化產教融合。職業教育需要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以實現受教育者的就業目標,實現技能型人才的內外價值,成就企業技能型人力資本的開發訴求。首先,面向行業,建立若干個面向工業4.0主導產業的職業教育集團,充分發揮職教集團化辦學技術技能積累的促進功能。其次,加強產學研一體化辦學,升級產學研合作模式。引入“市場化”的產學研合作辦學思路,并逐步形成產學研的社會合作機制,為我國制造業升級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創新平臺。再者,承襲傳統,大力發展“現代學徒制”。既造就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又保證學徒能夠滿足企業行業的實際需求,有效促進青年就業。
       功能拓展,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第一,提供技能補償教育,重視被替代人口的轉崗再就業培訓。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教育和培訓是這些工人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方案。第二,農民工群體作為低端勞動力的主體,是制造業的主力軍,同時也是工業4.0受沖擊最大的群體。因此,依托職業教育與培訓,大力提升農民工的職業技能,為其尋找新的就業機會創設可能。第三,實施職前職后銜接系統培養,真正形成尊重職業技術人員,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第四,大力實施再就業計劃。一方面以服務業帶動就業增長,另一方面以創新創業促進就業,通過職業教育與培訓,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勞動者走上創新創業之路。
       全球范圍內工業4.0的推進,對承擔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教育,賦予了轉型發展的歷史使命。
       (作者:劉曉,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人:
審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