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导航网,久草最新免费,久草在线观看最新-2022最新伊人中心基地

姜大源:論高職擴招給職業教育帶來的大變局與新占位

供稿單位:高職研究所   查看人次:6050   發布日期:2019-05-31    分享到:
       面對波譎云詭的世界所出現的日益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以及國內經濟轉型陣痛所凸顯的嚴峻挑戰,2018年以來,國家至少四次提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應對之策,并將“穩就業”列為“六穩”之首。在此基礎上,近兩年國家又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就業的政策。特別是對穩就業做出了重大的不可替代貢獻的職業教育,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果說,《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宏圖大略,是中國職業教育繼續前行的任務書的話,那么,《政府工作報告》關于今年高職院校擴招100萬學生的濃墨重彩,則吹響了中國職業教育大步前行的進軍號。2019年3月27日李克強總理在考察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時再次提出:“希望學校不光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還要通過完善考試招生辦法,多招收一些退役軍人、下崗職工和農民工”。
       擴招百萬,給高職院校提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生源量化指標;而擴招對象,又給高職院校提出了一個明明白白的生源結構頻譜。與傳統的只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不同,擴招數量與擴招對象的“雙增量”,可謂前所未有。對此,高職院校必須有觀變沉機的應對,必須有高瞻遠矚的謀劃,必須有言能踐行的措施。
       這次擴招是國家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不斷加強和改善以就業為底線的宏觀調控手段,并視穩就業為重中之重的一項前瞻性戰略決策?;诖?,高職院校必須以更高的站位,跳出傳統的教育思維定式,做出“脫胎換骨”的改變。而這一“脫胎換骨”的變化,關鍵又在于高職院校的教育思想與辦學理念,是否能因此而出現革故納新的變局?職業教育又是否已意識到,擴招是新時期國家對職業教育的一種賦能?是否也因此表明,職業教育在國家進一步發展的進程中,已獲得了更上層樓的占位呢?
       對此,需要破題的是:其一,職業教育大變局的內涵是什么?是否能對類型教育的本質有更深刻的認識?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如何從普通教育的辦學模式向類型教育的辦學模式轉變?其二,職業教育新占位的本質是什么?是否能對就業優先政策有更深刻的認識?就業首次與財政、貨幣成為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三大工具,使得職業教育從民生領域“置頂”于宏觀政策領域的變化,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又如何進一步將自身的功能與國家和歷史的重任緊密連接呢?
       揆情度理,審時度勢,人們會發現,擴招百萬并非權宜之計,而是一個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和發展趨勢后深邃思考的結果。穩就業作為一種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通過社會政策進行逆周期調節的工具,也就使得職業教育必將扮演到中流擊水、奮楫前進的角色。對此,職業教育,尤其是高職院校需要做出更加迅速的反應,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取得更加扎實的效果。
       變化是全方位的。但變化并不遙遠,變化就在眼前。在務虛的觀念發生變化之后,最需要的是要把握實質的變化,順應發展的潮流,如此才能獲得高效的破題之舉。
       一、擴招引發職業教育大變局
       擴招百萬,對高職院校來說,意味著必須跳出傳統的辦學定式,清醒認識促進就業是致力于人力資源供給的職業教育的應有之義。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終身教育平臺上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敏銳地針對經濟社會發展變局做出反應,培養與之適配的亟須的職業人才?;诖?,必須準確地把握擴招引發的職業教育大變局。這一大變局主要涵蓋三個方面:生源之變、教學之變與建制之變。
       1.由單一走向多元的生源之變
       擴招百萬,生源又在哪里?在多數高職院校近年來面臨生源之困,陷入所謂“生源危機”之時,如果高職院校還只是停留在傳統的面向應屆畢業生,特別是通過高考來獲得生源的定勢思維的話,問題就難以破解。
       針對具體變化需要縝密思考的是:
       其一,應屆生源是個定數,是有限的。對應屆生源的擴招旨在對新增勞動力,即人力資本增量的升級。所謂應屆生源,即應屆高中畢業生。若這是指高中階段的畢業生的話,就包括普通高中畢業生,大約每年為800萬,以及中職畢業生,每年大約500萬,總計約1300萬。擴招要特別關注的是應屆生源中的普通高中畢業生,應大力鼓勵其更多地報考近年來半年后就業率超過90%、遠高于普通高校的高職院校。還要特別關注對中職畢業生擴招的“度”。就業率十年來始終穩定在95%的中職畢業生,是未來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年輕的技術工人的主力,是中國實體經濟不可或缺的生力軍。德國、瑞士及日本的經驗都表明,技能的精湛需要更多的年輕人較早地接受專門訓練,只有這樣日后才能更多地造就高技能人才。所以在擴招時要避免出現因中級技術工人缺失而減緩甚至影響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情況。擴招后不直接升入高職院校的應屆中職畢業生,是國家經濟建設亟須的青年技術工人后備軍,并且從終身教育維度來看,還是潛在的、具有豐富的職業經歷和職業經驗的未來的高職生源,是大國工匠的預備隊。這正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第八條提出建立國家學分銀行以及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的學生個人學習檔案的原因。
       其二,社會生源數量更大,更為廣闊。對社會生源的擴招旨在對現有勞動力,即人力資本存量的優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農民工約2.88億,退役軍人約0.57億,下崗職工每年約0.1億,三者相加約3.5億人。此外還有殘疾人約0.85億,四者相加約4.4億,占全國14億人口的1/3。其中大多數人都接受過初中階段教育。倘若其中接受過高中階段教育的人數即使只有5%,也將高達2200萬人。這里不能將數量龐大的社會生源視為二流、三流的生源。實際上,與從校門到校門的應屆生源不同,社會生源所具有的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實踐智慧,是一種不可替代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效果會更好,更能將企業需求與個性需求加以融合,更有利于其成長為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在社會生源中有很多人,曾經歷過高考“失利”或“失學”的挫折,因而對國家給予的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會更加珍惜,學習的動機和目的也將更強。
       還需指出的是,在4.4億人口中約有70%左右,即約3億人的文化程度為初中和初中以下。若聚焦于14~35歲的青年人,則初中及以下文化者約占60%。特別是在我國現有1億多制造業從業人員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員近6000萬。因此,有專家認為,擴招政策落地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點,是如何把握中職人群和高職人群的培養比例以及生源?!叭绻荒鼙苊鈱W歷追求趨向、不能扭轉很多人不愿從事專業技能工作的思維,就依舊解決不了藍領人才的缺失問題?!边@意味著,在高職擴招的同時,中職也可將更多初中或初中以下的人群作為社會生源納入擴招范圍,這將使得高中階段普職比大體相當的要求,其統計口徑可由應屆生源擴展至社會生源,因而具有更大的張力或調控空間,能確保經濟發展必需的技術工人的基本規模。為此,《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就明確指出:中職學校要“積極招收初高中畢業未升學學生、退役軍人、退役運動員、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等接受中等職業教育。”
       基于此,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鮮明地指出:“改革完善高職院??荚囌猩k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敝链耍瑪U招由單一的應屆生源延展至多元的社會生源,意味著招生由單一的應屆生源向多元的應屆生源與社會生源并舉的生源之變,將使得生源不再危機。
       2.由剛性走向彈性的教學之變
       擴招生源之中,非應屆生源所占比例將增大。如何進行教學?與學業成績相當、出生年齡相近、社會經歷簡單的應屆生源不同,社會生源的類型多樣:這里有經歷過從相對落后的農村到比較發達的城市打工艱苦生活磨煉的農民工,這里有經歷過從曾擁有穩定收入到因技術進步導致結構性失業易產生巨大心理落差的下崗職工,這里有經歷過從紀律嚴明的軍旅生活錘煉到復原退役到地方需要重新謀職的軍人,這里還會有經歷過人生不幸甚至失去生活信心到重拾自我而自食其力的殘疾人士。特別是,社會生源中結婚有家庭有兒女的人會占相當大比例。由于社會經歷各異、家庭背景不同、學業參差不齊,這就導致了傳統的針對單一性應屆生源的教學模式,向多樣性社會生源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因而需要對教學進行“傷筋動骨”的改革與創新。
       針對具體變化需要遵循的原則是:
       第一,專業建設的針對性原則:從泛在到定制。對社會生源招生的專業,要根據社會生源的個體以及群體的相關經歷和特點,更多地在面向區域經濟或行業企業亟須并且就業前景良好的領域里開設相關專業。
       第二,課程開發的應用性原則:從存儲到應用。對社會生源開設的課程,要更多地從基于知識存儲為主的學科課程,向基于知識應用為主的行動課程,特別是向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任務或模塊課程轉變。
       第三,教學組織的多樣性原則:從單一到多元。對社會生源組建的班級形式,需要考慮社會生源是與應屆生源混合編班,還是單獨編班;對社會生源這個群體本身,既可按照生源的類別組建教學班,還可按照生源的年齡段來組建。
       第四,教學方法的適用性原則:從抽象到具象。教學過程的實施要更多地由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陳述性知識的傳授方式,向學生主動、教師隨動的過程性知識的習得方式轉變,要更多地強調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的運用。
       第五,教學評價的廣域性原則:從定域到廣域。針對社會生源的教學評價方法、方式、主體、標準等,應從共性囿于學校的評價走向個性基于校企合作的評價——形成性和常模評價的方法、第三方或企業評價的主體、“技能+知識”和1+X學歷與證書轉換的標準更為適合。
       基于此,《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開展教學。由此,擴招由單一的應屆生源延展至多元的社會生源,意味著要由針對應屆生源的同進度教學模式,轉向針對社會生源的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即由剛性走向彈性的教學之變。
       3.由封閉走向開放的建制之變
       擴招百萬生源,并非權宜之計。一方面,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定位是一以貫之的: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是一種將社會經濟發展與個體生涯發展有機融合的教育。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從民生領域走向宏觀政策領域,成為應對世界百年之大變局中保持國家穩定、實現民族復興的戰略之舉。在高達4.4億的農民工、退役軍人、下崗職工和殘疾人群中,若其中歷屆高中生即使只占5%,也將高達2200萬人。倘若年招百萬,也將是一個長期持續的歷史任務。學校管理如何應對?需要考慮從面向應屆生源、學習年限固定、從校門到校門的學校建制,亦即目標確定的學校機構設置,向面向應屆和社會生源并重、學習年限靈活、適應“學習—就業—再學習—再就業”目標的柔性的學校建制轉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針對具體變化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第一,重構的學校機構,從共性延伸至個性。要由普教學校的部門設置向職教特色的學校部門設置轉變,擴招是否只是單招或培訓任務的擴充,是否只是繼續教育學院的任務,是否應建立與產業、行業、企業以及社區、工會、婦聯或青年組織合作的定向招生機構?需要破題。
       第二,開放的資源配置,從校內延伸至校外。擴招后的教學設施以及校舍,是挖潛、改建或擴建、新建;只是定界于傳統的校園內考慮,還是可采取租賃校外民宅民宿,抑或是通過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實現共建共享的方式,或者還可以采取居家走讀形式?需要有可行性措施。
       第三,長效的學籍管理,從終結延伸至終身。擴招后,是否要考慮:如何從傳統的基于應屆生源三年學制的終結性的學籍管理,向基于學分銀行和學生學習檔案——有利于學生接受再教育的,可追溯、可查詢、可轉換的終身性的學籍管理轉變?對此需要有創新性的長遠謀劃。
       第四,多樣的學制組合:從單制延伸至多制。傳統的成人教育采取半日制、周日制、晚間制、插班制,可能導致學習碎片化,不利于提高教育質量。擴招后如何從單一的學年全日制學習向多元“分段全日制”,亦即以連續幾個月為板塊的分段全日制學習轉變?需要有應對方案。
       基于此,《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改革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提高辦學質量。”《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也指出,“建立健全學校設置、師資隊伍、教學教材、信息化建設、安全設施等辦學標準?!庇纱?,擴招由應屆生源延展至社會生源,意味著需要由囿于圍城的封閉建制,向跳出學校走向社會的開放建制轉變,實現由封閉走向開放的建制之變。
       二、擴招推升職業教育新占位
       擴招百萬,對職業教育來說,意味著必須跳出傳統的普通教育領域,清醒認識就業置頂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工具之時,也就使得就業導向的職業教育同步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教育手段,提升并強化了職業教育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诖?,要敏銳地意識到因擴招而被推升的職業教育新占位。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擴招使職業教育成為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的首要教育舉措、助力國家社會治理的關鍵教育資源、提升國家人力資本的主旨教育類型。
       1.職業教育成為服務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教育舉措
       擴招突顯職業教育已經從一個民生的教育領域,上升為國策的致力于國家經濟領域調控的教育舉措。《政府工作報告》在“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這一部分而不是在傳統的教育部分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必須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要求高職今年擴招100萬人,同時還要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用于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
       這意味著,國家首次把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調控政策層面,顯示就業問題已被置于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宏觀調控,亦稱國家干預,是各級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對經濟總體管理的職能,是國家對社會經濟總體發展實施的調節與控制。宏觀調控的過程是國家依據市場經濟的一系列規律,運用調節手段和調節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微觀經濟運行提供良性的宏觀環境,使市場經濟得以正常運行和均衡發展的過程。歷來國家對經濟發展采取的宏觀調控手段,主要是財政和貨幣,而現今就業也成為調控手段之一,甚至將其擺在首要位置。這表明,就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我國今后在制定和調整宏觀政策時,就業指標的重要性、優先性將更加凸顯。就業不僅成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而且就業政策也成為宏觀調控的手段,從而實現了目標與手段的統一。
       由此,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確保就業優先政策能貫徹落實呢?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第八部分的第一部分提出教育優先,在第八部分的第二部分提出就業優先,橫跨兩個優先的教育類型只有職業教育。這意味著,就業以及就業政策置頂為宏觀調控手段,就不僅要聚焦如何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而且還要未雨綢繆,著眼于將來?;诖?,旨在培養能夠滿足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職業教育,也就隨之置頂?!墩ぷ鲌蟾妗匪岢龅母呗殧U招100萬人、職業培訓1500萬人次這兩項涉及就業和提高勞動者就業素質的重大決策昭示,職業教育已成為服務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首要教育舉措。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它充分表明,職業教育對保障就業穩定的貢獻度得到認可。職業教育在國家實施的宏觀調控的組合拳中,已上升至更加中心的位置。畢業生高就業率的職業教育,其所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無疑,職業教育與國家命運休戚相關,成為一種國家可以通過適度的教育規模的拓展來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手段。
       2.職業教育成為助力國家社會穩定治理的關鍵教育資源
       擴招突顯職業教育已經從一個定界的教育活動,上升為跨界的致力于國家社會穩定治理的教育資源?!墩ぷ鲌蟾妗分赋?,既要有效緩解因經濟結構調整以及經濟下行導致的就業這一社會問題,也要找到有效解決勞動市場結構性供需矛盾的辦法。為此,既要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又要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
       這意味著,國家再次把教育擴招政策視為宏觀的社會治理政策,擴招已被推送至構建穩定的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的高度,彰顯職業教育成為國家社會治理的資源。社會治理,指特定的治理主體對社會實施的管理,目的在于獲得理想的社會和經濟秩序。這是一個通過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來管理經濟、政治和社會的進程,是國家在開發經濟和社會資源的過程中對其綜合配置的方式,會形成一種限制或激勵個人和組織的規則、制度及實踐的框架。國家歷來采取的社會治理手段,是通過化解矛盾,提供和創新公共服務的資源供求或配置來保證社會公平的。社會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深化改革時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是矛盾普遍性規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現實映射。但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安定有序的環境,為此需要對社會利益的格局予以適度調整,以達到惠及人民的目的。
       由此,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確保社會治理的手段能行之有效呢?1999年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家曾將高校擴招作為應對經濟社會挑戰的政策工具。當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中美貿易戰,我國經濟正進行深層次結構性改革,由此導致較大范圍的失業不可避免?;诖耍瑢⒏呗殧U招作為穩定和擴大就業、對產業升級所需勞動力結構進行調整的規制性政策工具,也就呼之而出。但是傳統的應屆生源已無力支撐高職擴招?!墩ぷ鲌蟾妗匪煸跀U招對象上將農民工、下崗工人、退役軍人等非傳統生源視為此次擴招的重要目標生源。社會生源作為新的教育資源,通過擴招得以合理配置,已達到確保教育公平的社會治理目的事實明示,職業教育已成為助力國家社會穩定治理所需的關鍵教育資源。
       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表征,它充分表明,職業教育對保障社會穩定的貢獻度得到認可。職業教育在完善國家社會治理的組合拳中,已上升至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源具有高度張力的職業教育,其所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可缺失。無疑,職業教育與國計民生休戚相關,成為一種國家可以通過及時的教育資源的調配來實現社會穩定治理的政策工具。
       3.職業教育成為提升國家人力資本質量的主旨教育類型
       擴招突顯職業教育已經從一個封閉的教育層次,上升為開放的致力于國家人力資本提升的教育類型?!墩ぷ鲌蟾妗分赋觯瑪U招既有利于緩解當前就業壓力,又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為此,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要“讓更多有志青年在創造社會財富中實現人生價值”;讓“人人皆可成才”;“讓三百六十行人才薈萃、繁星璀璨”。
       這意味著,國家已將職業教育視為對人力資本的最重要的投資。擴招清晰表明,國家提升人力資本既需要培養精英、升級增量,更需要培養直接創造社會財富的一線勞動者,并優化存量。人力資本,是附著于人體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和體力(健康)等質量因素之和,其基本觀點:一是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二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教育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而社會一般人力資本與專業化人力資本的形成和積累主要靠教育,前者通過學校教育、后者通過實踐學習獲得,與經濟聯系最緊密的職業教育,是對占總勞動人口絕大多數的一線勞動者——專業化人力資本的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可替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職業教育的投資日益增加。2016年職業教育總投入為4051億元,比2012年增加731億元,增長了22%,年均增長率5.5%。
       由此,一個亟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確保人力資本的投入能卓有成效呢?按照盧卡斯人力資本模型,學校教育獲得的人力資本具有“內部效應”,益于個性發展;通過實踐學習形成的人力資本具有外部效應,益于企業發展。若將“實踐中學習”的思想融于學校教育之中,就能更快地形成專業化人力資本并使其增值?;诖?,通過“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實現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的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職業院校已成為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成長搖籃的事實,突現職業教育已成為國家提升人力資本質量的主旨教育類型。
       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成就。它充分表明,職業教育對人力智力支撐的貢獻度得到認可。職業教育已在提升國家人力資本的組合拳中,上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社會初顯高認可度的職業教育,其所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可替代。無疑,職業教育與生涯發展休戚相關,成為一種國家可以通過主旨的教育類型的供給來提升人力資本質量的對策方略。
       高職擴招百萬,一石激起千層浪。擴招昭示職業教育的大變局和新占位,為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筑實了更大更高的平臺,實踐急切地呼喚著擴招配套的考試招生政策的盡快落地夯實。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跨界的職業教育需要整合的思考,整合的職業教育需要重構的設計。借助于高職擴招的機遇,一個更加開放、更有活力、更富潛質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將屹立于神州大地、世界東方。(來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網)
發布人:郭少卿
審核人:萬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