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時,回答了有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發展等相關問題。陳寶生部長指出,十九大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職業教育做出了總體安排,國務院也出臺了相關文件。教育部門在落實規劃、搭建平臺、狠抓質量等方面要精準施策,推動職業教育向深度發展,“把產業基地建在開發區里,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需求鏈上,這樣我們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產教協同、校企合作就能取得更大進展”。
陳寶生部長的講話,不僅揭示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和辦學規律,而且為今后一段時期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職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教育,旨在培養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技能型人才,以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己任,是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密切的教育類型。因此,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必須扎根本地經濟,依托本地主導產業基地,把專業建在產業鏈和需求鏈上。
然而,當前個別地方的職教辦學不同程度地存在布局凌亂、貪大求全、質量較低等現象,降低了職教品質。由于歷史原因,一些地方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不夠科學,沒有整體規劃:一方面,活力不足的學校撤不掉,走向衰敗的學校轉不了;另一方面,辦學不規范的民辦職校和培訓機構卻“野蠻”生長,影響了職教生態?;靵y的布局增加了管理難度,許多低效運轉的公辦學校成了當地社會的“老大難”問題,降低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而由不規范管理導致的教學實訓、頂崗實習等亂象,又進一步加劇了職業教育招生難、管理難、質量低、就業難的惡性循環。
相對而言,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職業學校的專業重復設置問題。從歷史溯源,各地中職學校中比例最大的當數行業中專和干部培訓學校,工、農、商、銀、交通、糧食、會計、衛生等行業幾乎無所不包。而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這些學校在完成歷史使命的基礎上,普遍面臨轉型升級的現實問題,它們或抱團組合升格為“職業技術學院”,或匯入市場大潮轉向舉辦綜合性的職業中學。但令人遺憾的是,出于生存的需要,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往往陷入“大而全”“高大上”的專業設置誤區。一些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比較隨意,不顧本地企業需求,也顧不上考慮師資、場地、設備等辦學條件是否具備。而高職院校熱衷于追求“航空母艦”式的超規模辦學,不僅行業特色越來越弱,人才質量不能保證,也面臨著“船大難掉頭”的風險,無法做到與企業行業發展無縫對接。
如此辦學顯然與國家關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產教協同、雙主體育人”等職教辦學要求相差很大。陳寶生部長關于“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需求鏈上”的重要講話,應當成為職教辦學的重要遵循。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充分發揮行政管理和宏觀調控職能,堅持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宗旨,在各自行政轄區內強化職業院校的設點布局,并根據本地企業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實際,統籌協調校際之間的專業設置,避免重復設置專業,使本地職業教育的專業鏈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鏈、需求鏈實現無縫對接,讓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在相互合作中互惠雙贏,逐步走向深度融合。
需要指出的是,陳寶生部長講話的最終指向,是推動職業教育深度發展、健康發展,而“把產業基地建在開發區里,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需求鏈上”只是最基本的辦學要求。縱然真的把學校辦到企業集聚的開發區里,縱然做到了專業設置與行業產業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如果沒有過硬的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后盾和保障,辦學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不能讓企業從校企合作中獲益,再先進的理念也只能是紙上談兵,難以促進職教辦學和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環。(作者:王壽斌,來源:中國教育報)
陳寶生部長的講話,不僅揭示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和辦學規律,而且為今后一段時期職業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職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教育,旨在培養數量充足、質量過硬的技能型人才,以服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己任,是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密切的教育類型。因此,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必須扎根本地經濟,依托本地主導產業基地,把專業建在產業鏈和需求鏈上。
然而,當前個別地方的職教辦學不同程度地存在布局凌亂、貪大求全、質量較低等現象,降低了職教品質。由于歷史原因,一些地方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不夠科學,沒有整體規劃:一方面,活力不足的學校撤不掉,走向衰敗的學校轉不了;另一方面,辦學不規范的民辦職校和培訓機構卻“野蠻”生長,影響了職教生態?;靵y的布局增加了管理難度,許多低效運轉的公辦學校成了當地社會的“老大難”問題,降低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而由不規范管理導致的教學實訓、頂崗實習等亂象,又進一步加劇了職業教育招生難、管理難、質量低、就業難的惡性循環。
相對而言,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職業學校的專業重復設置問題。從歷史溯源,各地中職學校中比例最大的當數行業中專和干部培訓學校,工、農、商、銀、交通、糧食、會計、衛生等行業幾乎無所不包。而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這些學校在完成歷史使命的基礎上,普遍面臨轉型升級的現實問題,它們或抱團組合升格為“職業技術學院”,或匯入市場大潮轉向舉辦綜合性的職業中學。但令人遺憾的是,出于生存的需要,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往往陷入“大而全”“高大上”的專業設置誤區。一些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比較隨意,不顧本地企業需求,也顧不上考慮師資、場地、設備等辦學條件是否具備。而高職院校熱衷于追求“航空母艦”式的超規模辦學,不僅行業特色越來越弱,人才質量不能保證,也面臨著“船大難掉頭”的風險,無法做到與企業行業發展無縫對接。
如此辦學顯然與國家關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產教協同、雙主體育人”等職教辦學要求相差很大。陳寶生部長關于“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需求鏈上”的重要講話,應當成為職教辦學的重要遵循。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充分發揮行政管理和宏觀調控職能,堅持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宗旨,在各自行政轄區內強化職業院校的設點布局,并根據本地企業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實際,統籌協調校際之間的專業設置,避免重復設置專業,使本地職業教育的專業鏈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鏈、需求鏈實現無縫對接,讓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在相互合作中互惠雙贏,逐步走向深度融合。
需要指出的是,陳寶生部長講話的最終指向,是推動職業教育深度發展、健康發展,而“把產業基地建在開發區里,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需求鏈上”只是最基本的辦學要求。縱然真的把學校辦到企業集聚的開發區里,縱然做到了專業設置與行業產業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如果沒有過硬的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后盾和保障,辦學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不能讓企業從校企合作中獲益,再先進的理念也只能是紙上談兵,難以促進職教辦學和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環。(作者:王壽斌,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