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有一群“插班生”,其中有高考失利者,也有不少來自企業的青年,他們選擇以插班聽課的方式進入學院學習,不被納入學籍管 理,但被編入正規班級,與全日制學生一起上課生活,甚至連軍訓都須參加,而畢業時只能獲得學院提供的一紙證書,記錄著他們在校所修課程、學分和成績等。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一些學生表示主要是為了以后職業的發展。根據學院教務處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在校的“插班生”近400人,如果不是出于管理問題加以限制,肯定不只這個數字。(《中國青年報》12月11日)
在高職院校招生錄取工作連年遭遇“生源危機”的現實窘境中,這無疑釋放出了一個利好的信號。其實,“生源少”本就不過是一個表象,不合理的門檻設置才是根本?!吧翠J減”對部分高職院??赡苁且环N危機,而對整體的職業教育發展可能是一個轉型的良機,能夠倒逼改革現有的高考招生模式。
回歸職業教育的本源,它本就不是比本科“低一個檔次”的學歷教育,不是后高中教育,也不是終結性教育。相反,它應該是終身教育,是極具職業培訓 特色的教育,不僅僅為青年而設,不但對有學歷文憑補償需求的人開放,也應給那些為了適應工作需求而重新走進校門學習新知識、新專業的人敞開大門,職業教育體系本應該體現出更多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多元化。
但是,當下的體制已經約束了高職教育自主性和靈活性的發揮,高職院校辦學自主權仍然遙遙無期,政府直接插手高職院校具體事務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同時扮演著高校舉辦者、管理者和辦學者的多重角色,從招生政策、生源指標、經費統籌、專業設置、評估評價等都規定得過死,這已經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效率,挫傷了辦學積極性,“千校一面”或成為國內高職教育辦學的特色。
近年來,本科生、碩士生、企業青年、復轉軍人等進入高職“回爐”的新聞屢見報端,隨著部分省市注冊入學、單獨考試、對口單招等政策的實施,生源的多樣化在高職院校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按照三中全會《決定》的指導思想,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惫P者認為,在高職教育領域,轉型即意味著高職教育的內涵和范疇應該進一步擴展,職業教育和社會培訓之間的關系應緊密結合,學歷教育與崗位 培訓、普通教育與成人教育、全日制與非全日制教育之間的界線也應淡化,滿足社會成員多種多樣的教育需求。毋庸置疑,這需要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建立多元、靈活的職業教育體系。靈活的制度體系是激發高職辦學活力,讓高職院校走的更遠的推動力,唯有變革固有的僵化體制,才能真正達成學校、社會和學生共贏的局面。
(來源: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