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七大精神輔導講座
——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
尹登海
我們知道,黨中央首次明確提出關于科學發展觀的概念,是在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的。指出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對科學發展觀又進行了全面、完整的論述和闡釋,把對科學發展觀認識,提高到以一個新的境界。如何認識科學發展觀呢?可以從提出的時代背景、內涵和精神實質、歷史定位3個方面加以理解。
一、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時代背景和現實基礎
一種新的思想理論,了解它是在一個怎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它的本義。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一種理論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實踐需要和時代的要求??茖W發展觀是怎樣的呢?對于這個問題十七大報告講了這樣一段至關重要的話,“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1、科學發展觀是在總結長期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一個是發展的高起點。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從1978年改革開放29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勝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 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構建和諧社會有了很大進展。和就是人人吃飽飯。偕就是人人有話說,人人吃飽飯后說話才有底氣,表達自己的訴求愿望強烈,民主意識增強。我國經濟建設,中國GDP年均增長9.7%,最近5年10%,06年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增長9倍,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糧食、煤炭、鋼鐵、水泥等一大批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首位。我們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四已經超過了英國、法國,成為僅次于美國、日本、德國的全球第四大經濟體。中國外匯儲備2006年突破1萬億美元,位居世界首位,78年僅有1.67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06年1.76萬億美元(第三位)比1978年增加84倍。我們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有了發展的雄厚的基礎。
資料:我們國家50多年很快縮小的跟美國的差距,1949年美國的經濟總量是我們的16.57倍,到1978年是我們的10.34倍,到2000年8.52倍,2002年8.19倍,2003年7.79倍,2004年7.08倍
一個是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在2003年的時候,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3000美元。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發展的關鍵階段。黨中央注意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經濟社會發展將進入一個關鍵時期,這個階段最顯著的特征,既是 “黃金發展期”,又是一個“矛盾凸顯期”并存的時期。就是社會矛盾突出暴露的時期,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調整重建。在2007年到2020年的13年這一階段有可能出現兩種發展結果:一種是舉措得當搞得好,經濟社會繼續向前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現代化;另一種是應對失誤,搞得不好,往往出現貧富懸殊、失業人口增多、城鄉和地區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導致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拉丁美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在這一階段出現了經濟停滯甚至社會動蕩。
關于新的階段性特征: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分析了八條:(主要介紹幾條)
1、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這種小康又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比如,到2000年進入小康社會時,我們原定的16項監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有三項沒有達到。一是農民的人均收入,指標是人均1200元,實際達到1066元;二是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指標是人均75克,實際達到73克;三是建成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原定指標是100%,實際上建成80%。這三項未完成的任務,集中反映了一個問題,即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已經影響到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而且,進入21世紀后,城鄉差別進一步擴大。我國工業化水平已達到中期階段,但城市化率處在較低的水平,30年轉移了2億農民,還有7億多,按照世界城市化水平,13年內要轉移3億人。城鄉關系嚴重失衡,農民收入增長率連續3年下降,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還高達3.28:1,比30年前高出近2倍。北京市在2004年舉辦過一個汽車展,賓利跑車與勞斯萊斯屬于姐妹車型的,要價888萬人民幣。有人開玩笑說,按照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計算,一個農民要與3468年才能買得起。相當于從中國的商朝起一直勞動到現在。直接影響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
資料:1984年我們城鄉間的收入分配的差距是1.7:1,到1997年擴大到2.4:1,2003年擴大到3.23:1;2004年進一步擴大3.3:1,2005年按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0493塊錢,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3255塊錢,那么現在的差距又回落到3.22:1,城鄉差別已經看出來在不斷的拉大。
區域間的差距也在不斷的拉大,1978年東、中、西部的差距是1.7:1.2:1,那么,到2002年變為2.6:1.2:1,這就可以干處區域間的差距也是在不斷拉大。
世界公布《2004年全球的財富報告》中國有百萬美元以上的人是23.6萬人,他們掌握9690億美元的資產,那么,這部分人相當于我們全國人口的萬分之一點八三,人均410萬美元,相當于3000多萬人民幣。在亞洲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個人財富聚居地。在全球是僅次于香港、印度、韓國排在第四位上的增長的人群,這個群體是以年均的12%的速度提升。
2、經濟發展了,但教育、科技、文化、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等社會事業發展沒有相應的發展,而是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社會管理相對落后,各類事故頻發,造成人、財、物的莫大損失。2003年發生的“非典”事件,可以說直接刺激了科學發展觀的產生。這場突如其來的災害,雖然前后只有兩個多月,但是,對于經濟發展特別是對于旅游業、商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對外貿易業等造成很大損失。當時,隨著非典病毒的蔓延,整個中國社會人心浮動,衛生資源嚴重不足,我國社會發展的滯后性暴露無疑。疫情的發生和抗擊疫情的艱苦努力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發展方式。2003年11月21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說,我們新一屆領導通過抗擊非典這場疾病,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要注意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但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29年經濟實力的增強,有人總結出我們過去的經濟增強的原因,有三種說法:①三套馬車拉動經濟:出口、投資和消費;出口和投資馬車比較大一些,消費馬車相對小一些。居民消費率06年的50%,比78年下降了12個百分點,遠低于世界上70%以上的水平;②三大主義拉動:消耗主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煤吃煤、靠油吃油也就是消耗自然資源。)、重復主義(有的產業有市場,各地重復建設爭利潤)和拿來主義(西方的技術和資金);③四大物質要素拉動:消耗資源,污染環境、投資和廉價的勞動力。說法雖然不太一致,但普遍的看法是:工業生產力在相當一些地方主要是靠消耗自然資源,技術含量比較低,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低回收得“3高3低”。屬于以物為本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這種發展方式使我們付出了極大的資源、環境代價。
過去發展所沒依靠的第一個要素:資源能源。地大物博(?。??石油總量占世界總量的1.8%,人均是世界的25分之一,自己探明的可開采10年(30年)。消耗卻很高,消耗了世界7%的石油。93年石油開始進口大。06年40%要進口,主要是中東,通道馬六甲海峽,制海權在美國、日本手里,一但有什么事我們就斷炊了。鐵礦石總量占世界總量的9%,鋼鐵消耗量2. 5億噸,是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總和。鐵礦石一半靠進口、主要靠海運從澳大利亞進來。06年我們GDP增長占世界的6%,卻消耗了占世界能源消耗的30%-40%的,石油7%、煤30%、水泥50%,我們生產1美元的GDP資源消耗是美國的4倍、歐盟的7倍、日本的11倍。80-2000年20年靠能源翻億番支撐了GDP的番2番。到2020年再翻2番,要用世界資源的60%-80%、3分之2發展我們,那里弄去呢?我們必須發展,不發展落后,但是我們的資源能源支撐不下去了。西方許多國家都在進行資源儲備,難道我們國家都用晚不給子孫留一點嗎?
水資源:7大江河水系,劣質5類水40.9%,75%的湖泊富氧化污染,云南滇池,溫總理說是高原明珠,現在污染嚴重,今年6月24日藍藻爆發,湖水如綠油漆一般,一陣陣腥臭,第一期花了40個億不見多大成效。600多城市400多個缺水,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華北水資源占全國總量8分之1,每年3到5米多下沉。中央政治局研究命令河北山西保北京用水。80年代的徐遲報告文學:北京不重視水,要遷都的。北大教授胡星斗提出修改憲法分都襄樊的原因,第一就是北京的水荒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00立方米左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七分之一、在世界各國首都中居百位之后。北京現在年來水量只有15億立方米左右,超采地下水26億立方米,連年的大量超采地下水已經使北京周邊地區形成了2100平方公里的漏斗區,水位已經降至海平面五六十米以下。可以說,繼續超采地下水已經十分困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020年才能全部竣工,即使到那時北京可分得的水量也不過12億立方米,與缺水30億立方米仍然相差很遠。二是沙漠化、荒漠化對北京的威脅日益嚴峻,最近的沙丘離市區僅70公里。
過去發展所沒依靠的第二個要素:拼環境。每年荒漠化面積增長1萬多平方公里,占河北?。?SPAN lang=EN-US>19萬平方公里,128個縣)的7個縣的面積。92年開始的開發圈地,12、3年的時間耕地減少了1億畝,超過了老祖宗幾千年城市建設的用地。1年所占1000萬畝土地,相當于半個河北省的耕地面積。用最嚴格的制度制止土地浪費。我國是個燃煤大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我國85%的煤炭是通過直接燃燒使用的,煤燒后產生大量的粉塵和含硫等有害氣體,帶來嚴重的大氣污染。我們GDP增長占世界的6%,但我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消耗臭氧層的物質產生量都居世界第一位,酸雨面積占國土面積的3分之一,按我國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硫造成的經濟損失約2萬元計,2005年我國二氧化硫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偫?SPAN lang=EN-US>05年全國人大會:十五期間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計劃目標沒有完成?,F在的天沒有原來的藍,現在的云沒有原來的白,現在的空氣沒有原來的新,現在的水沒有原來的清。環境污染的代價是很沉重的。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文中就給人類敲響警鐘:“我們不要過分地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達到了我們所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再往后卻發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而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笨科喘h境的經濟增長方式是行不通的。
過去發展所沒依靠的第三個要素:資本投資。國家統計局2006年的統計,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28%左右是資本拉動的。資本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拉動中國的經濟,但資本也有吃人的本性。1978年之前,我們對資本是什么態度? 過去我們是談資色變。人們調侃,資本論,資本留給西方國家了,我們留下論了。后來我們搞市場經濟,既然搞市場經濟,必須利用資本要素。所以我們共產黨人把否定的資本又非常熱情地請過來,我們面對資本臉上陽光燦爛,發出微笑,我們擁抱資本、親吻資本。歷史來看,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資本認識的一個巨大的進步,應該充分肯定。今天共產黨人還要做好資本運作這個文章。但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從價值的尺度來看待資本,資本有吃人本性。馬克思在資本論里講了這樣幾句話,資本一來到人間,每一個毛孔都流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為了50%的利潤,敢于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為了300%的利潤敢于冒著絞首的危險。也就是資本家為了資本的增值,不惜一切手段不把工人當人看。近年來我們國家煤炭行業事故多發,在一個又一個礦難中我們看到哪些景象?一種景象,某些礦工腰包里的錢越來越多。另一種景象,一個又一個煤礦工人的性命離我們遠去。所以我們既要利用資本,還要限制和規范資本。
過去發展所沒依靠的第四個要素:廉價的勞動力成本?,F在城市里面的農民工已經進入第二代,第一代農民工(盲流),在城市里給活就干,吃苦耐勞,勞動力成本自然很低。但是現在農民工基本進入第二代(盲流打工崽),和第一代農民工相比,少了一些吃苦耐勞的精神,多了一些維權意識。這“一多一少”就意味著廉價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從以上可以看出,物本的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發展代價越來越大,如果不改變增長方式,走節約資源能源、環境的道路,某一天經濟發展的鏈條斷了,油、鋼、水等,一切崩潰,影響全局,根本沒法發展了。這些問題都使得解決又好又快發展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和重要。
因此,中央提出了面向未來提出一套既高瞻遠矚又科學可行的發展戰略目標、發展模式,用一種新的發展思維來統一人們的認識,更自覺地選擇新的發展道路、新的發展模式。
2、科學發展觀是在借鑒世界各國發展經驗教訓和對國際環境深刻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黨中央注意到一種世界現象:“拉美陷阱”:有增長、無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飽受大戰災難的廣大(90多個)發展中國家,戰后重建、發展經濟成為這些國家的首要任務,追求經濟快速增長成為普遍的共識。多數拉美國家把發展等同于經濟增長,形成了以生產總值增長為核心的發展觀念。這種發展觀對于促進經濟增長起到了巨大的歷史作用,但也相應地帶來了分配不公、兩極分化、政治動蕩、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諸多問題,導致一些國家陷入了長期的停滯狀態。這一現象被人們稱之為“拉美陷阱”。例如,巴西有10年的快速發展,曾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但很快陷入低速沉迷下去了。有三個數據:巴西2002年人均GDP超過了3000美元,城市化率達到82%,但貧困人口卻占到國民人口總數的34%。一邊是現代化,一邊卻產生了那么多窮人;有增長、無發展,經濟增長并沒有給廣大人民帶來更多的實惠,未能實現持續的增長和真正的發展。近幾年來,形勢有所好轉,增長勢頭增強,2005年拉美主要國家委內瑞拉、烏拉圭和阿根廷等平均經濟增長率超過4%,高于世界平均增長水平。
怎么叫發展呢?世界經驗表明,單純的經濟增長不是發展,發展應該是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環境的綜合發展,應該是合理利用資源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如果我們國家只看重GDP增長很快,為之沉醉,不重視城鄉社會協調,不重視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不注重減排增效,能源消耗大,環境嚴重污染,就有可能最后就落到“拉美陷阱”里頭去——有增長、無發展,大多數人享受不到現代化的成果,這是最可怕的事情。發展極度不平衡的國家就如同一個瘸子,瘸子是永遠也走不快路的。
從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上看:
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而我國人均GDP還排在世界一百位之后。
資料:2004年,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國家是盧森堡69000美元,其次是挪威54000美元、瑞士49000美元、丹麥44900美元、愛爾蘭44800美元、冰島43000美元、美國39000美元、瑞典38000美元、卡塔爾37000美元、日本36000美元。2004年我們國家排在第112位,人均GDP是1268美元。2005年,我們的人均GDP是1700多美元。臺灣是13000美元左右,香港是20000多美元。
我們對外技術的依存度06年高達50%(美日5%),世界經濟對我國發展的影響明顯加深,我們面臨的壓力增大。這就要求我們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素質和自主創新能力。中國經濟發展中68%是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增長造成的,技術也在外資手里。以汽車行業為例,各地生產汽車的公司不下五百家,可是核心技術全部控制在外企手中。我們中國的鼠標大部分是在蘇州生產的,那個鼠標在國際市場上能賣40美元,這40美元是如何分割的呢?其中37美元被美國和瑞士合資的公司拿走了,中國僅僅留下3美元。從這個分割當中我們看到什么?人家是靠脖子以上這一小塊來賺大錢,人的知識、人的智力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來賺大錢。而我們呢?靠脖子以下,我們的手、我們的腳、我們的體力、我們的自然資源來賺小錢的。國外超一流企業賣的是標準,一流企業賣的是專利,二流企業賣的是技術,三流企業賣的是產品,四流企業賣的是資源。你看看我們中國的很多企業在賣什么?要么在賣資源,要么在賣產品,賣專利、賣技術、賣標準不是沒有,但很少很少。付專利費:手機售價的20%、電腦30%、數控機床40%。DVD職能賺1美元。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適時提出科學發展觀,是在科學判斷國際形勢基礎上,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把中國的發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來思考和把握,努力取得發展的主動權的背景下提出的。為我們解決前進道路上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順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二、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當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段話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
1、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
“義”者內容也,所謂“第一要義”,意即居于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內容。
發展的意義即“為什么要發展”問題。發展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
①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鄧小平)。十七大報告: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樣一個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變。這“兩個沒有變”,是發展的依據。發展首先是要抓好經濟發展,經濟是基礎,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就是鄧小平同志所講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要靠發展;我們要增強國防實力,維護國家安全,要靠發展;我們要履行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的責任,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立于不敗之地,也要靠發展。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形勢逼人,如果我們不加快發展,就會落后,甚至會處于被動挨打地位。和平統一美國會不會干預是個未知數。①美國在臺灣的政治利益:牽制中國的崛起,他絕對不愿意看到中國的強大;經濟利益:臺灣是美國第六大貿易伙伴,臺灣與美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有2萬億美元;軍事利益:冷戰后美國一直把臺灣看成“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麥克阿瑟語),臺灣自1990年以來一直是美國武器的最大買主之一。②美國1年的GDP占世界的30%,有強大的軍費開支5000億美元,是俄英法德中日等大國的總和還要多,比我們的1年的財政收入還要多。在我們周圍的亞太地區有10萬駐軍,日本(美國海軍陸戰隊5萬人,大部分駐扎在沖繩,美軍第七艦隊小鷹號航母作戰群長期部署在日本橫須賀)韓國37000名、臺灣、菲律賓、關島空軍基地、夏威夷的珍珠港、泰國、新加坡都有軍事基地,有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快速反應速度。③反對臺灣和大陸任何人單方面改變現狀的現行政策。11月6日,國防部長蓋茨訪問中國,向胡錦濤重申了美國政府 “明確”反對臺灣的任何臺獨舉動和明確反對任何人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任何做法。
無論是綜合國力增強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是完成統一大業,發展問題,這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是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問題,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不能放松。
②必須用發展的辦法,才能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江澤民)一位智者問他的弟子,說:“田野上長著雜草,你們看應該怎樣除掉呢?”弟子們想:這個問題也太簡單了。一個說:“我只要一把鋤頭就夠了。”另一個說:“還不如用火燒。”第三個弟子反駁說道:“要想讓它永不再生,只有深挖才行。”聽完,智者說:“你們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草,一年后再在此相聚。”一年后弟子們來了,他們都很苦惱。因為無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都除不掉,有的雜草反而更多了。智者說:“要除掉田野上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上面種莊稼。” 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經驗。
我們要認識到,在新世紀新階段,由于發展的新背景、高起點,發展的任務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因而發展的難度大大增大了。①發展有了新要求。由于經濟的轉型,不僅要實現工業化,而且要實現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非典為什么會遍及全國,成為社會危機,是由于城市化、信息化,增加了解決難度;由于社會的轉型,不僅要經濟發展,同時必須重視社會發展、文化發展、政治發展。②人民有了新期待;一是要求不斷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毛澤東讓我們翻了身,很感激,鄧小平讓吃飽飯,現在還是讓吃飽飯,你看是感激呢還是罵人了。收入上去了還不夠啊,環境要好(沙塵暴)、多放假去旅游;二是希望有更多財產、發財。有房產出租(房價升的原因),投資股票能保值。三是希望有保障。近十幾年來,我國全社會工資總額占GDP的比例不斷下降,多數就業人者的工資沒有與經濟增長同步。我國現在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0.47,屬于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大多數居民的消費能力比較低。城鄉居民的存款率比較高(06年底突破14萬億元),老百姓有消費能力,許多老百姓有后顧之憂,不是舍不得消費,往銀行存錢,主要是為了孩子上學、買房和自己將來養老、看病用的。成了中產階級的人更脆弱壓力更大,像臺灣人那樣怕一下子變成窮人。中產階級多國家最穩定,不鬧事。社會治安有保障、看病交通要保障等。世界一般規律是,經濟增長主要得靠國內居民和社會的消費來拉動,而我國現在主要是依靠投資和出口來拉動。③社會結構深刻變化,身份多元化,形成多元化利益格局。富裕地區一農民,戶口上是農民,合作設或公司有入股是股東、出租承包地房子是房東,辦有自己小廠小店是企業主等,社會某一點變化就可能影響到他的利益,對國家的要求就高了。上述新變化、新矛盾增加了我們發展的難度。胡錦濤: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
2、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人”,既是宏觀、總體地指廣大人民群眾,也是微觀、具體地指社會生活中的個人。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所謂以人為本,最簡要的意思,就是要求注重人的權利、人的價值、人的發展,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我們所作的一切工作,都要把人作為根本,作為立足點、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中心,從人出發,為人服務。
以人為本之所以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這是解決發展的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問題(依靠誰、為了誰),就是把發展的目的放在主體人身上。過去我們把發展的目的放在GDP物質財富的增加上。鄧小平時代我們國家太窮了、老百姓吃不上飯,先發展經濟,追求經濟增長增加物質財富,這沒有錯,現在的問題是物質財富的增加用到什么地方,當作投入再追求物質財富的增加?非典告訴我們不用到人身上不行,實踐證明經濟增長、物質財富的增加只是手段。不能解決問題本身,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人,是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歸根結底是要改變人的生存狀態。毛澤東讓中國人站起來,鄧小平讓人吃飽肚子,江澤民讓人腰包鼓了起來,都是一個解決人的生存狀態問題。馬克思認為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許多人把共產主義歸結為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想要什么有什么,不是那樣,而是人的發展、價值自由實現。所以,17大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的目的真正落實到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在發展成果如何分配上,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發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上,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體現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益上,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發展靠什么呢?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報告新提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我們黨提出的各項重大任務,沒有一項不是依靠廣大人民的艱苦努力來完成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民群眾的智慧;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農民搞起來的;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等發展模式,都是干部和群眾的創造;上億農民進城打工,形成“農民工”的龐大新群體,有力地突破了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這是我國農民在改革開放中創造歷史的又一個壯舉。浙江論資源排在全國后5位,經濟發展排在全國前5位。習近平說過一句話,他說浙江沒什么資源,但是浙江把人本身看作最大的資源,把人的文章做得更好,可以做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3、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發展的戰略布局和發展的方式問題(怎樣發展、走什么樣發展道路)。所謂全面發展,就是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以此為基礎促進和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謂協調發展,就是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確保各方面的發展相互銜接、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大力加強自主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依托人力資本的經濟增長方式,采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子孫后代著想,不能斷子孫發展的后路,能源儲量方面,我國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可采年限分別只有80年、15年和30年,這三者的世界平均水平分別是230年、45年和61年??偠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曹妃fei甸的建設就充分注意到采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鋼鐵、石化、電力和裝備制造四大產業鏈條上,每一個上游環節的廢棄物,將會是下一個生產環節的能源或者原材料。鋼鐵冶煉產生的煤焦油可以發展煤化工,廢渣可以作為水泥廠的原料,廢氣余熱則可以用來發電;而電廠在保障鋼鐵、化工生產用電的同時,利用淡化海水產生的濃鹽水可以發展鹽化工、灰渣則可以用于生產新型建材。中央電視臺報道:一家投資高達16億元的電解鋁項目,因其污染不能在曹妃甸的產業鏈中消化,最終被拒之門外,而一家投資規模僅為2500萬元的石膏板廠,由于能用于電廠脫硫反而順利地進入了曹妃甸。今年將在全省篩選出100家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對資源的利用最為充分,對于我們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4、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發展的方法問題。所謂統籌兼顧,就是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五個統籌”。 統籌城鄉發展,就要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統籌區域發展,就要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更加注重、加快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把加快經濟發展與促進社會進步結合起來;統籌人與自然發展,就要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就要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利用外部條件與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的協調。進一步理解,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要求在資金投入上,我們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事關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重點突破。只有運用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才能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義,才能達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才能實現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個方面辯證聯系、有機統一,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總結:什么是科學發展?①發展的目的:以人為本,是為了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發展的內容:既包括經濟發展、社會建設、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人自身全面發展。③發展模式上:要堅持速度和質量、效益的統一,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即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那種單純追求速度,單純擴大數量,而不重視質量和效益,不重視發展質量與效益、不注重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不重視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協調發展,不注重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切身利益的發展,不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忽視資源環境保護的片面發展,都不是科學發展。即使經濟建設一時搞上去了最終也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科學地回答了中國面臨的“什么是發展、為什么要發展”,“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 ,“怎樣發展、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這就是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
三、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定位
根據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的闡述,我分兩點進行講解。
1、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吃水不忘打井人。我們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不能忘記前人的鋪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發展的看法發生了根本轉變,明確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使黨的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轉向經濟建設。“文革”十年:造反有理。92年,鄧小平同志鮮明地 “發展是硬道理” 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睂崿F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和經濟的騰飛。隨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又進一步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提出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解決了黨的執政資源和執政能力問題,如1994年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略,1999年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等重大措施,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胡錦濤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剛一產生,就宣布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同時又針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忽視質量和效益的傾向,提出我們所追求的發展,應當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進一步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
2、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關于科學發展觀在黨的創新理論中的地位問題。03年以來,我們黨在理論上的創新有很多: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創新型國家、黨的先進性,科學發展觀占據核心的地位,更具有全局性的、迫切性的和針對性的,深刻揭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發展目標和發展手段,要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到實處,實現又好又快才能夠實現,從而達到和諧社會。
四、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
1、科學發展觀與高等職業教育有著緊密關系
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因此也是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關系,可以從3個方面來理解:①十七大報告將“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為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之首,這是立足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作出的重要決策,高職教育所承載的歷史使命不言而喻。②溫家寶總理多次反復強調,職業教育是真正面向人人的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對于消除因為教育不公平造成的其他不公平,實現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③同時,高等職業教育應當如何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都需要我們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的新理念予以指導。
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是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把立德樹人作為高職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發展為了誰)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黨中央在17大上提出的最響亮的聲音,是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思想在教育目的上的最具體的體現。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在高職院校教育理念上,最重要的就是以學生為本。
1、德育為先。要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無德無才是廢品”。要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做到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等全方位育人,使其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2、把專業技能培養和人文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和諧發展的人。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對高職教育的根本要求。在高職教育中,重視專業操作技能和職業資格證書是必要的,但是人們忽視往往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甚至把職業技能和人文素質看作是相互沖突的,對于高職教育和學習采取的這種非常實用主義乃至急功近利態度,忽視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是非常狹隘的。愛因斯坦:“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強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3、要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生活、為學生成長服好務、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網絡上的學生留言,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我們學校的問題,說明我們關心學生的學習、吃飯、休息、娛樂等方面的訴求不夠,要給他們發牢騷提意見的渠道;還有個正確引導問題,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理想和現實的關系,高職教育的內涵是什么,把當代大學生畢業后“回爐”現象告訴他們,幫助學生提高上高職得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4、把學生的就業放到突出地位。胡錦濤在報告中談到“就業是民生之本”,當前中國的就業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不是總量失業,而是結構失業問題,是事找人和人找事并存,一方面有的工作崗位空缺,事找人,一方面又人找事,很多人還沒有工作,去找工作。我們高職院校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出路是根據社會需求,科學地設置專業、及時調整專業。胡錦濤同志談就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美國有一個硅谷,硅谷里有很多小企業,大學畢業不久的人就下海了,幾個人用很少的資本組織一個小公司,進行研發推出自己的產品,很快就發展壯大了,這就是創業。
二是樹立以教師為本的辦學理念,緊緊依靠教師辦好高職教育(發展依靠誰)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也是一個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根本。許多高職院校之所以能形成辦學特色并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正是因為擁有一批優秀的教學與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高職院校要特別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全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努力培育品牌專業和精品課程,建設專業教學團隊和技術研發團隊,造就專業名師和技術精英。鼓勵教師業余進修、脫產培訓學習,安排教師到企業實習鍛煉。要盡快建立一支人員精千、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特色鮮明、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關心教職工生活,不斷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在改革中體現人文關懷,既要按制度辦事,又要維護好教職工的合法利益搞好民主建設,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緊緊依靠廣大教職工辦好職業教育。
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協調可持續發展(怎樣發展)
高職教育的科學發展,必須是規模、質量、和效益內在統一,既要規模適當、結構合理,又要質量高、效益好。
一要努力實現從“增量”到“提質”的內涵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和新的增長點。據統計,2005年全國高職(??疲┱猩藬?SPAN lang=EN-US>268.1萬人,占本??普猩倲档?SPAN lang=EN-US>53.1%;2005年全國獨立設置的高職(??疲┰盒?SPAN lang=EN-US>1091所,占普通高等院??倲档?SPAN lang=EN-US>60.9%。但我們也應該清醒看到,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只是一種線性發展,雖然在量的擴張上成果十分突出,但在質的保障上卻顯得十分脆弱,暴露出規模與質量不對稱、軟件與硬件不協調、教學與改革不配套、結構與布局不合理等累積性的問題和矛盾。我們要按照統籌兼顧的辦法,科學地配置教育資源,合理地用好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率,堅定不移走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戰略的內涵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要努力實現從“分散”到“集約”的合作發展。整合資源、走合作發展之路——組建職教集團,是新形勢下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謀求多贏的新舉措,也是實現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實現校企合作、走產學研結合道路、推動職業教育向規?;⑦B鎖化方向發展的新模式。如我省近年組建的十個省級職教集團,找到了職業教育跨越發展的新路。
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正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面對新的任務,需要我們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地用科學發展指導我們的工作,這樣才能使經濟更發展,民主更健全、科教更進步、文化更繁榮、社會更和諧、人民更富裕,目標更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