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导航网,久草最新免费,久草在线观看最新-2022最新伊人中心基地

職教視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研究熱點與演化的可視化分析

查看人次:508   發布日期:2023-12-22

摘要: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其研究熱點及未來發展趨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領域的研究對于助力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文章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2012—2022年收錄的以職業教育為主題的3888篇CSSCI(包含CSSCI擴展版)期刊論文為研究對象,運用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對關鍵詞、突發詞等進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研究主要關注普職融通、產教融合、經驗引介、鄉村振興、終身學習等熱點領域,并在“雙高”建設、鄉村振興、人工智能、技能形成等領域具有持續研究的趨勢。

       一、引言

       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是我國推進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完善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體制機制,健全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體制機制和支持政策,支持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需求對接。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并且強調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次強調要“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這是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央層面發布的定位于破除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的綱領性文件。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修訂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新法規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規定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不得設置有悖公平的條件。伴隨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職業教育類型化與法制化建設邁出了里程碑性的一步,在理論研究層面也取得了較為突破性的成果。為系統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的研究熱點,展現近年來中國職業教育研究的理論成果,本文使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以中國知網(CNKI)為檢索平臺,對其收錄的有關職業教育的CSSCI期刊論文進行可視化分析,總結研究規律與趨勢。

       二、數據來源與分析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知網數據庫,在中國知網檢索設置中選擇高級檢索并設定為學術期刊檢索,期刊來源類別為CSSCI,主題為“職業教育”,時間跨度為2012—2022年,檢索條件為精確。共檢索出中文文獻5792篇,在人工剔除導讀、稿約、職教院所招生簡介等與主題相關性不大的文章后,共得到3888篇文獻。

       (二)數據處理

       CiteSpace是由陳超美教授研發,在科學計量學、數據和信息可視化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的一款多元、分時、動態的引文可視化分析軟件。通過運用可視化分析手段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呈現科學知識的結構、規律和分布情況,進而可用作探究某一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前沿。

本研究將清洗后得到的3888篇文獻以知網中的“Refwork”格式導出,以“download_**.txt”命名后導入CiteSpace6.1.R6進行格式轉化、分析。時間跨度設置為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設置算法網絡為尋徑網絡,其余參數保持默認不變,最終得到一系列可視化圖譜。

       (三)數據可視化分析

       分析研究熱點可從關鍵詞的詞頻、中心性與聚類入手,詞頻代表熱點的程度,中心性代表與其他關鍵詞的關聯程度,聚類則可突出關鍵節點,起到將研究熱點進行主題歸類的作用。將CiteSpace的節點類型調整為關鍵詞,數據處理后得到如圖1所示的節點數N=585、連線數E=1144、密度D=0.0067的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在關鍵詞共現圖譜即圖1的基礎上,采用LLR聚類算法可得到如圖2所示的關鍵詞聚類圖譜。


圖1 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圖2 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

       關鍵詞聚類序號在前的說明此類團成型時間較早,內容扎實,研究熱度不減;反之,關鍵詞聚類序號越在后,則代表的是最新的研究焦點。CiteSpace依據網絡結構和聚類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塊值(Q值)和平均輪廓值(S值)兩個指標,可作為我們評判圖譜繪制效果的依據。據圖2可見結果共為13個聚類,分別為#0職業教育、#1高職教育、#2高職院校、#3人才培養、#4德國、#5校企合作、#6職業院校、#7路徑、#8終身學習、#9職業能力、#10問題、#11澳大利亞、#12鄉村振興,各類團之間相互交叉,反映出它們之間的共性很強。然后將樣本數據采集復現次數大于18次的27個關鍵詞及各聚類下主要關鍵詞進行整理,通過關鍵詞的頻數、中介中心性及聚類來體現職業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如表1、表2所示。

表1 高頻關鍵詞特征分析表(TOP27)

表2 聚類關鍵詞特征分析表(TOP13)


       三、職業教育研究熱點分析

       通過對高頻關鍵詞與關鍵詞聚類的結果進行整合,形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的五大熱點聚類。聚類1命名為“普職融通”,其主要關鍵詞包括“職業教育”“高職教育”“普通教育”“普職融通”;聚類2命名為“產教融合”,其主要關鍵詞包括“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聚類3命名為“經驗引介”,其主要關鍵詞包括“德國”“雙元制”“美國”“社區學院”“英國”“學徒制”“日本”“澳大利亞”;聚類4命名為“鄉村振興”,其主要關鍵詞包括“鄉村振興”“民族地區”“精準扶貧”“農民工”“民族教育”;聚類5命名為“終身學習”,其主要關鍵詞包括“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學分互認”“學習成果”。

       (一)普職融通研究

       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該文件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這是一份令社會關注、職教界備受鼓舞的文件,該觀點明確了職業教育不再是普通教育的補充品,而是一種具有獨特功能、獨特求學路徑的教育,意味著接受職業教育同樣能為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做出貢獻,完成自我價值實現。

       為此,學者對職業教育類型確定是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根本前提達成共識,徐國慶以辯證的角度去闡釋獨立形態體系建設與類型屬性的關系,匡瑛等人在對類型教育的重要性給予肯定的基礎上,指出職業教育體系長期依附普通教育體系難以獨立的現實挑戰,但值得注意的是,職業教育類型地位的確立并非將普職推向分離,而是要進一步促進普職融通。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及《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中都提出推進職普協調發展,相互融通。在2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也指出,國家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教育有效貫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因此,在政策的引導下,學者們關于普職融通的研究多集中于內涵與價值、層次與類型、現實問題與實施路徑等方面?;趦群c價值的視角,韋幼青等學者指出普職融通不是將兩者進行簡單的“融合”“綜合”或“混合”,實現普職融通的前提是普職等值?;诓煌瑢哟闻c類型的視角,俞啟定提出普通中小學應為普職融通的落腳點。曾天山對不同層次階段的普職融通都做了定位描述,認為義務教育階段是普職融通的基礎,高中教育階段是重點,高等教育階段是前端?;诂F實問題與實施路徑的視角,常寶寧從多元主體利益訴求及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通過制度設計來規避普職融通改革的潛在風險。

       因此,不論從學生個人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國家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要相互融合溝通已然成為共識。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一方面各地區教育發展程度不均衡,另一方面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與吸引力不強,這些不利因素對我國普職融通的實現帶來極大挑戰,為讓學生享受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普職融通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實現,因地制宜地建立適合于當地的普職融通模式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產教融合研究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式的關鍵詞主要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工學結合”,目前研究熱度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兩方面,這兩方面不僅是職業教育最基本的辦學模式,也是最突出的辦學優勢,而工學結合這一熱點名詞的討論度近年來卻逐漸降低。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政策,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2019年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頒布《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之后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教育部于2019年與2021年相繼頒布《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產教融合型企業和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一系列的政策引導使學者研究持續聚焦該方面。

       從產教融合的內涵來看,陳年友等學者認為產教融合就是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合作,是職業院校為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邱輝在此基礎上指出,除了院校與企業的參與,產教融合應是一種政府也參與進來,以多方共贏為動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勞動力的多主體協同育人的社會組織形式;王祝華從機制、模式、形式、體制與生態五方面,對產教融合的內涵進行深化闡釋。此外,產教融合的現存問題與實施路徑也是學者們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對接智能制造中,羅汝珍指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主要存在整體性、規劃性不強,參與主體動力不足,主動引領功能和智能化標準缺乏,前瞻性和相關理論成果不足等問題;潘玲珍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切入,提出產教融合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邊界模糊、發展形式單一、發展結構尚不完整?;诖耍ζ娓惶岢鰪姆蓪用?、理論層面和操作層面分別建設、研究和踐行深化產教融合的系列制度,突破職教辦學模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障礙。朱文富對產教融合型企業進行研究,明晰探索產教融合型企業培育路徑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和推動企業優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學者們在產教融合方面的研究已頗為豐富與系統,但目前而言,產教融合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校熱企冷”,加之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的社會大背景,促使專業與產業對接成為我們持續關注的問題。因此,該方面研究應從地方政府、職校自身、企業參與、社會環境等四方面綜合考慮。

       (三)經驗引介研究

       研究職業教育作為主要比較對象的關鍵詞為“德國”“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我國職業教育起步較晚,通過引介其他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典型經驗,可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參考。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不僅僅要滿足于國內市場的需求,更應該立足國際市場,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使我國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管理師生的手段更加國際化。

       當前學者對于國外經驗引介的研究多集中于德、美、英、日、澳五國。其中德國作為工業強國,在歷史的沉淀下形成了重技能的行業文化,對于我國職業教育最有借鑒意義的“雙元制”,較好地支撐了德國產業發展。吳春花等學者將德國雙元制特點具體剖析為具有開放貫通的“雙元制”體系、雙元化的育人主體、實踐導向的教學活動、教考分離的考核制度、堅實完善的保障體系,宋正富指出尤其要在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企業參與度、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方式三個方面借鑒德國“雙元制”的先進經驗。美國早在1862年就頒布了職業教育法案,這對我國職教體系建設有一定借鑒意義。陳秋蘋等學者通過研究美國職業教育體系化的實踐,比較得出我國職業教育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職業教育社會認同度及社會參與度低,為此提出普職融通、強化結構性制度設計與國家戰略高度的體系化設計三方面建議。英國學徒制歷史悠久,在伊麗莎白時代若想從事一個職業,需進行長達七年的學徒培訓,20世紀末,英國提出“現代學徒制”并延伸發展至今。學者們從學徒制的不同方面進行了研究,岑建等學者對學徒制改革的關鍵——學徒稅制度進行研究,分析得出該政策體現了雇主領導地位、多元經費投入、資金導向和多方位保障等特點;潘海生等人通過比較對英國現代學徒制的治理理念與體系進行研究;王玉苗基于學徒制改革背景對具體項目進行研究,指出應從明確內涵、吸引各界支持與建立權威的保障體系三方面學習英國學徒制改革的經驗。從1871年東京“工學寮”建立伊始,日本進入了現代職業教育階段,王國輝等學者從成人職業教育的角度進行研究,研究職業顧問的職能與作用,可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提供相關經驗。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是在國家發展戰略和框架體系引導下,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而不斷發展起來的。經過一個世紀的探索、發展與完善,澳大利亞成功構建了具有本國特色的職業教育TAFE模式,并逐漸成為備受世界關注的職業教育的典范。焦紅麗對TAFE模式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指出TAFE涵蓋了職業教育、培訓和繼續教育,整合貫通了勞動力培訓、職業資格標準、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銜接以及終身教育等各環節;通過學習TAFE模式,楊穎認為我國應轉變對職業教育的偏見,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和加強“?!!焙汀靶!蟆焙献鳎_拓職業教育的多層次、多形式辦學,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除了對單個國家進行詳細的研究,郝天聰等學者通過對我國與美國、德國、日本不同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發展歷程回顧,點明產業結構轉型是推動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直接動力。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正處于“中國特色、世界水平”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關鍵階段,需要從多國的實踐中總結經驗,為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四)鄉村振興研究

       2021年,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發展史上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勝利。黨的二十大又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诿撠毠匀蝿辙D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職業教育的發展迎來了新契機。因此,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其研究趨勢也一直未曾減弱。

       基于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的耦合性,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讀。曹志峰從人力資本角度,提出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解決人力資本困境,從而服務農村產業革命;朱德全等學者從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平衡的角度,提出職業教育服務社會、回應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可能性;徐小容等學者從職業教育兼具公利性與公益性的特征角度,提出職業教育功能直接或間接影響鄉村產業的振興;吳一鳴從人才供給、精準扶貧、產業培育、鄉風文明四個方面對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做出了角色定位。盡管職業教育在貧困治理、鄉村振興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現實問題依然存在。趙曉芳從治貧的角度提出,職業教育參與相對貧困治理主要面臨治理協同體系不完善與反貧防貧長效機制不健全兩大困境;梁寧森指出城鄉二元結構影響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基礎與二元割裂;李麗等學者以邊境民族地區為切入點,指出農村職業教育在培養目標、專業結構、教學內容與育人機制方面未能充分發揮振興鄉村的支撐作用的困境?;诖?,學者們對于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也頗有建樹。曾陽在以城鄉二元思維職業教育定位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職業教育服務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以城鄉融合的深入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沈軍等人從治理的角度提出職業教育可通過變革治理理念、整合治理主體、優化治理工具、統籌治理內容進行路徑實踐。

       新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被委以重任,面對這一重要挑戰及機遇,職業教育的研究應著重以人為本、積極培訓農民,促使農業轉型,以職業教育賦能建設美麗鄉村。

       (五)終身學習研究

       終身教育一詞最早由保羅·朗格朗于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成人教育促進國際會議上提出,學習型社會是由哈欽斯于1968年提出,終身學習與終身教育在時間上同時并列出現在1972年的《學會生存》與1976年的《關于發展成人教育的建議勸告書》,三者關系為“學習型社會相較于其余兩者是一個更為寬泛和上位的概念,它的達成主要依賴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兩大支柱的支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苯K身學習理念是在社會發展迅速、知識需要同步迭代更新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基于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的時代背景,學者們研究聚焦在終身學習的理念認同、國家資歷框架與“學分銀行”等制度路徑研究、學習型社會建設研究等方面。

       基于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關系的視角,楊黎明從課程銜接與轉換方面提出應設計適宜中國國情的整體轉換框架或模式。張盈從目標層面、服務對象層面、路徑層面研究構建職業教育終身化體系。作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載體,國家資歷框架、學分銀行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主題。我國于2016年正式將國家資歷框架建設納入“十三五”發展規劃,其后多次出臺政策文件,將國家資歷框架建設作為終身教育發展與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建立全民終身學習的制度環境”“建立國家資歷框架”“建立健全國家學分銀行制度與學習成果認證制度”。然而,王海東等學者直擊痛點,指出我國學分銀行和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存在建設目標和功能定位不夠清晰,回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主體需求不夠,支撐改革創新的基礎性制度和政策不足,長效協同合作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科學研究引領和支撐改革探索的作用發揮不明顯五大問題。林玥茹等人也對我國資歷框架建設進行困境成因分析,并提出應從主體機制改革、核心制度完善、保障支持優化三個層面進行突破。

       近年來,我國在國家資歷框架、學分銀行與學習型社會的建設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總體來看,各主體研究投入深度不足,還需要學者們在此領域深耕。

       四、職業教育未來研究趨勢

       研究采用知識圖譜軟件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突現分析,共得到如表3所示的2012—2022年職業教育領域突變強度排名前30位的關鍵詞。突變詞指在較短時間內被引或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具有延續性,根據表3對突變詞進行分析可得出職業教育未來發展趨勢。表中展現了各關鍵詞突現的強度及突現的起止年份,如“工學結合”的突變時間為2012—2013年。突變時間延至2022年的關鍵詞有“新時代”“政策工具”“雙高計劃”“人工智能”“專業群”“技能形成”“勞動教育”“鄉村振興”“類型教育”“現代化”“教育類型”,將這些關鍵詞分析匯總,得出職業教育在以下方面具有持續的研究趨勢。

       (一)持續推進“雙高計劃”與專業群建設研究

       2019年4月,教育部等印發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明確提出,“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聚焦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重點支持一批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這是我國高職內涵建設以來第一次在政策文件中把專業群建設置于與院校建設同等地位,兩者的提出既是源于我國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需要,又是為滿足高職教育自身發展的需求?;谡叩囊龑?,學者們對“雙高計劃”與專業群的研究呈現一片繁榮。2023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對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中期績效評價結果予以公布。反思發現,“雙高計劃”的建設仍有許多不足,目前我國急需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認可度,打破職業教育“天花板”,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如何讓“雙高計劃”更好發揮作用、專業群建設更好地落地將成為學者們持續研究的主題。

       (二)深化人工智能與職業教育融合研究

       人工智能的興起與應用給社會帶來巨大沖擊,近年來,人工智能與教育領域的融合也在不斷深入,隨著融合程度地加深,人工智能對各類型教育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職業教育發出改革訴求。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升級與更迭,加速了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學習模式、組織管理模式等模式的重構。職業教育在推動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所釋放的巨大潛力,進一步倒逼“人工智能+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與職業教育的融合使得職業教育的方法與模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充實、教與學更加便利,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發出了挑戰,為此有學者做出詳細的問題總結:以班級制為主體的學校職業教育模式受到沖擊、職業教育道德倫理受到挑戰、職業教育信息化迫切升級、微觀教學層面對人工智能革新的應對乏力。梳理學者們已有的研究,視角普遍基于融合發展,加之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引導,如何解決“人工智能+職業教育”融合問題,讓人工智能為職業教育所用、職業教育科教融匯、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都將成為未來職業教育領域研究的態勢之一(詳見表3)。

表3 關鍵詞突現性分析表(TOP30)


       (三)助力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研究

       鄉村振興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鄉村振興的最終實現,離不開職業教育的功能支持與幫扶。職業教育尤其是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作為一種與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發展相依相存并融合共生的教育類型,直接面向農村、對接農業、服務農民,是有效推進農村社會體系整體性發展的重要內生力量。學者們對職業教育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給予高度評價,且目前已有多個研究證實職業教育能為鄉村提供人才支撐,助力經濟發展。在現實維度,基于當前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現狀,仍然面臨很多的現實困境,有研究表明職業教育促進鄉村振興的作用大小會受到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制約,即經濟發展水平增強,職業教育規模與質量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隨之增強;這一結果對中部地區具有普適性,而東、西部地區只有當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這種促進作用才得以顯現。因此,鄉村振興需要我們從多方面把握,在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方面,學者們需要持續開展研究。

       (四)推進技能型社會形成研究

       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創造性地提出了建設技能型社會的愿景。同年5月,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加快建設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技能型社會”。由于受到政策的導向,研究者們將研究焦點轉向技能形成的方方面面,有研究自身內涵與本質的,有研究熱點成因的,還有研究形成路徑的,但總體研究較為宏觀。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重要的技能形成制度,雖然智能時代的回報率不斷上升,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經濟、社會的適應性和跨界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當前在學歷社會向技能型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要突破傳統的職業教育體系,將技術技能習得作為社會基本公共服務讓全體人民共享,打造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可持續培養的蓄水池。技能型社會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多領域、多部門、多主體,因此在后續的研究中,還應加強對中高職職業能力、職教高考、已就業人員職業培訓等多層次多領域的研究,道阻且長,還需學者們上下而求索。

來源:陸爽,陳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研究熱點與演化的可視化分析[J].職教發展研究,2023(03):39-49.DOI:10.19796/j.cnki.2096-6555.2023.03.005.

發布人:文雨
審核人:萬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