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話
2016年,教育部關工委組織開展“院士回母?!盎顒?。4年來,“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韌、“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等百余位兩院院士相繼受邀回到母校參加“院士回母?!被顒樱c學生面對面地交流分享治學做人、敬業報國、追夢筑夢、奮斗圓夢的故事和感悟,用親身經歷為在校大學生上了一堂堂生動鮮活、富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課。為使更多學生感受到院士強大的人格魅力,教育部關工委微信公眾號開設“院士回母?!€上講堂、重溫經典”欄目,從今天開始,每周一同步在中國大學生在線全媒體平臺(網站、微博、微信、喜馬拉雅等)陸續推送1位院士的精彩片段。
網站
微博
微信
喜馬
拉雅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送的是“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清華大學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韌。
戚發韌
空間技術專家
1952年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
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同時擔任過多個衛星型號和飛船的總設計師。
現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
第九、十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委員。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兩次,一等獎、三等獎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0年獲中國工程科技獎,2003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的技術科學獎。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一切準備完畢,
我們有充足的信心”
戚院士,我相信臺下同學都還記得這樣一個時刻,“神舟五號”發射之前,航天員即將登上飛船時,您對我們的航天員說:“一切準備完畢,我們有充足的信心?!蔽蚁雴栆幌缕菰菏浚敃r是什么樣的心情?
那個時候應該很緊張,但實際不緊張。為什么呢?我1992年承擔這項任務的時候,實際上我知道這個任務有多重,載人航天,人命關天。在沒有承擔這項任務之前,我兩次到“拜科努爾”發射場去看發射。那個時候因為我不搞飛船,是參觀者。印象很深刻,航天員上天之前,總設計師要給航天員說:“準備好了,你們上船一定能回來?!比缓蠛炞之嬔骸?/p>
那個時候我是看光景,等1992年要我承擔這項任務的時候,我就回憶那個時刻。這件事情太嚇人,我到那個時候能說這句話嗎?能簽這個字嗎?我那個時候已經59 歲了,我確實說過我不想干,因為壓力太大。沒有人的時候一顆衛星失敗的話,我覺得可以理解,假如說有人的時候失敗了,沒法兒交待。所以那時候坦率講,我心里很緊張,不愿意承擔這個責任。但是,我們那一代人,領導叫干嘛我們就干嘛,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愿。所以最后還是干了這件事,一開始就做好了思想準備,知道搞載人航天第一位的是要保證航天員的安全。
我有一次經歷,印象深刻。中國第一顆導彈試驗失敗了,我在現場。當時我很年輕,心理壓力非常大。第一次干工作,“東風二號”現場試驗就失敗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經驗教訓就是地面試驗不充分,地面問題沒有暴露。要想保證成功,就要充分做好地面的試驗。所以搞“東方紅一號”衛星時,我就落實這件事,幫助孫家棟同志完成充分的地面試驗,所有能夠想到能夠做到的我們都做了。后來發射成功了。
當我搞載人航天飛船時,要載人了,我當時提出一個問題,就是要在北京建設航天城。凡是地面能做的試驗我一定做?!吧裰垡惶枴薄吧裰鄱枴薄吧裰廴枴薄吧裰鬯奶枴钡孛嫣焐显囼灦甲龅梅浅3浞?,所以我敢跟航天員講,你們上去吧,沒有問題,我也簽字畫押了。這就是說靠經歷、靠經驗、靠我們扎扎實實的工作。除了我們要做的地面試驗外,還不能有錯。所以在我們搞載人航天工程時,質量意識就是“零故障、零缺陷、零疑點”,一切都不能有錯。要做到這一點,辦事非常嚴格,要做到“五有”。也就是你不能憑經驗去做,要按經過批準的正式試驗程序去做,要有兩個人做,所有的系統要有記錄,所有的結果要有比對。每次做的試驗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要搞清楚,最后簽字畫押。我每件管理都這么嚴格,保證中國到現在為止的十艘飛船、十位航天員上天,都沒有出現問題,叫“十全十美”。就是說,要有一個正確的理念、嚴格的質量意識、嚴格的管理作風。所以我覺得真正緊張的是“神舟一號”上天的時候。
“國家需要
就是我們的志愿”
戚院士,聽說您當時在填報大學志愿的時候三個專業都填了航空系,您當時怎么就想讀航空專業呢?
這個還是從小時候說起吧。我1933年出生在大連,1933年到1945 年,我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因為是亡國奴。那時候,我看到過美國飛機來轟炸,它丟了炮彈之后晃晃悠悠就走了。飛機很神奇,小孩子心里覺得這個挺厲害,雖然是大重笨,但是給人的感受不一樣。1945年解放,1949年建國,馬上就抗美援朝。那時候我在大連念高中,志愿軍的傷員靠船從朝鮮送到大連,由大連軍事醫院進行搶救治療。這些傷員都是被美國飛機被轟炸機轟炸的,血流成河、傷口慘不忍睹。那時候心里特別難受,國家沒有了,當亡國受欺負;國家有了,強大了仍然受人欺負。為什么說美國的飛機經常到東北去掃射,但從不到大連去,為什么???蘇軍都在大連,有強大的空軍,它不敢去,它迷失方向也不迷失到這來。當時想到的就是中國還不夠強大,沒有強大的國防,沒有強大的空軍,所以在這個心理下,我以后一定去造飛機,保家衛國。就這么個思想。
1952年院系調整,整個中國的航空系都到了北京,名義上成立了航空學院。那個時候就報考航空,被清華大學錄取了。五年的大學我在這里過了三分之一,這三分之一特別可貴,清華的文化首先是愛國,另外是勤奮愛學,學習氛圍非常濃厚。所以當時在那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樣學了五年航空之后,也準備到飛機部做飛機了。我學的專業叫飛機工藝專業,工匠,到飛機工廠造飛機的,不是設計飛機的,我覺得也很重要。雖然我們航天航空工業還不錯,但飛機工藝還不是很好,但是1956年成立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搞導彈的。我1957年畢業,國家需要,我就分配到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五院成立時,沒人見過導彈,只有我們院長錢學森在美國搞過導彈。所以他就給我們上第一課——導彈概論,從那入門。有些人問,你為什么去學航天呢?我說,當年沒有航天這個概念,就是搞導彈,是國家需求。所以我們那時候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愿。現在你要選,國家有什么需要、有什么需求,你就奔著去吧!現在我們說了,說得很清楚,國家的重大需求,就是年輕人奮斗的方向。我到航天就是這么個過程,航天到現在是60年,我是干了59年,差了一年,所以給大家說了我不是第一個趕上的。
“不要怕輸在起跑線上,
人生是馬拉松賽跑,
不是短跑”
我聽到一個小道消息,說別看戚院士現在是院士,還是總設計師,其實戚院士在年輕的時候不算是學霸,還有一段在學習上比較吃力的時間,我想當面求證這是不是真的?
我在《中國青年報》寫了一篇文章《不要怕失敗在起跑線上》,我經歷了在日本統治下的奴化教育,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后,稀里糊涂地讀完了小學。當地公開被蘇軍占領著,還沒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么那個時候呢,一些年輕的大學生們自發地組織成立了一所中學,我是在這里念的中學。到了1950年,我就到大連讀高中了。這個高中叫什么?初中“戴帽”,就是在初中招幾個班叫高中班,沒有課本,念了兩年半。大連是春季畢業,但全國統一秋季招生,我們就有了去大學念書的機會。
我提前半年就去了,到了北京后和關內的同學一起學習,我就特別地吃力。那個時候講拋物面了,而我連拋物線還沒學會,所以那個時候學習確實差一大截。但是我們清華大學學習動力非常足,我們確實努力。我大一大二是學習最吃力的時候,也是最努力的時候。所以我說我并不是像那些人講的小學中學是第一、是學霸,我不是。但是我很努力,我遵守紀律,按時完成作業。我覺得現在學校有兩種人,一種人玩得不錯學得不錯;還有一種人呢,沒玩兒老在那學習,也不錯。兩種人都需要,都能成才。我很羨慕我們的一些同學,人家玩也玩了,但是考試也不比我差,我挺努力的,成績也跟他們差不多。我覺得智商高的人可以更好地全面發展,但是也有像我這樣的,笨鳥先飛,也可以努力。
那個時候,坦白講,我們考試不像現在這么緊張。這四年不夠,好多調干的,所以說要寬進嚴出。我們東北來的有十幾個,真正按時畢業的不多,因為跟不上。我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留級的,現在進了就能畢業,我反對,因為不能進來大學就能畢業。我們那時候有留級的,甚至還有開除的,但是我確實還是很努力的,能按時畢業。
到了三四年級,學習效率好一點。當時班里有“三駕馬車”,班長、團支部書記和總干事,都是給人家服務的。我當過總干事,服務挺不錯,也當過團支部書記,就是沒當過班長。班長要學習最好的,沒當過我一輩子都很遺憾,雖然并沒有影響我現在的成就。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初中、高中、大學里稍微有一點失誤就喪失信心了,來日方長,不要怕輸在起跑線上,人生是馬拉松賽跑,不是短跑。
戚院士寄語青年大學生
“愛國精神是安身立業之本,大學生應該多想想祖國需要什么樣的人才?!?/span>
“希望年輕人,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貫徹到工作中?!?/span>
小編的話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啦~下期更精彩,敬請期待哦!
教育部關工委交流平臺
長按關注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