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職業教育評估報告
《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期評估職業教育評估報告
供稿單位:高職研究所 查看人次:4171 發布日期:2015-12-15 分享到: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標志著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五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職業教育戰線廣大干部師生的不懈努力下,《教育規劃綱要》確立的職業教育發展目標基本實現,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理念和藍圖已經繪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科學合理的人才結構逐步形成,技術技能人力資本積累不斷增加,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基本確立,成為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一個亮點,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重要貢獻。
一、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教育規劃綱要》確立的主要目標基本實現。
一是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五年來,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數的比例保持在45%左右,中等職業教育成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二是高等職業教育規模穩步增長。2014年高等職業教育招生數達到337.98萬人,招生數占高等教育招生數的比例達到46.9%;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數首次突破一千萬,達到1006.63萬人,非學歷教育注冊學生達到5593萬人。高等職業教育為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重要貢獻。三是職業院校正在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職業院校每年輸送近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占新增就業人口的60%,開展培訓達上億人次,大面積提高了勞動者素質。
(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完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頂層設計。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等六部門編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對構建新時期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做出系統設計,提出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兩步走”戰略,2015年初步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二是實現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相互銜接。為構建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在高職分類考試招生、中高職貫通培養、課程學分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2014年高職分類考試招生151萬名,占高職招生人數的45%。三是職業教育發展促進了終身教育體系建設。職業院校和社會力量辦學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每年開展政府補貼性培訓2000萬人次;擴大繼續教育優質資源建設,推動多所高校免費開放數字化學習資源,為信息時代學習者人人學習、處處學習創造條件;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門頒發了《關于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每年舉辦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參與的城市已達到900多個。
(三)行業企業及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辦學體制得以建立。
一是制定校企合作的相關支持政策。多地制定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從經費投入、稅收優惠等方面支持企業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到職業院校任教及教師到企業鍛煉的制度,鼓勵企業通過多種形式與職業院校合作,支持職業教育發展。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保持一定規模。二是以推進集團化辦學為重點,探索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機制。全國建成職教集團超過1000個,吸引了近3萬家企業參加,覆蓋了60%以上的職業院校。2010年以來,集團化辦學數量及參與集團化辦學的企業數量穩步增長。三是民辦職業教育得到發展。出臺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法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職業教育,一些地方設立民辦職業教育政府發展基金或專項資金,建立民辦職業院校師生與公辦職業院校同等待遇的保障機制,支持民辦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推動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的多元化。
(四)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一是強化地方政府的統籌作用。落實政府職責,強化省、市、縣“三級統籌”,完善職業教育統籌管理方式。二是完善職業院校治理結構。教育部印發了《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推動職業院校章程建設,促進職業院校建立有行業企業參與的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教職工代表大會等現代學校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實現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發展的新路徑。教育部會同有關行業組建了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門類的62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形成了教育與產業共同發展職業教育的組織機制。積極探索職業教育管理機制改革。遼寧省鞍山市建立職教城管委會,探索實行職業教育區域化統籌管理;安徽淮北市成立職業教育工作委員會,河南新鄉市設立職業教育局,加強統籌管理力度;河南信陽市平橋區成立職業教育和就業服務局,實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服務的無縫對接和有機融合。
(五)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一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教學指導綱要》,通過課堂教學主陣地,推進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頒布《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線貫穿始終,推進德育工作規范化。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施展才華。二是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教育部在總結各地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于2014年頒布《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遴選了165家單位為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三是強化標準引領,全面對接職業標準,制定并公布410個高職專業、230個中職專業教學標準。四是推進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改革,在理實一體化教學、行動導向教學、課程國際化、優勢特色專業課程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六)面向農村農業的職業教育加快發展。
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發展面向農村農業的職業教育,把加強職業教育作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促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內容。一是強化省、市(地)級政府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責任,推動一批縣(市、區)在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改革發展方面發揮示范作用。二是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支持縣級職教中心發展,擴大農村職業教育培訓覆蓋面。三是強化職業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和綜合利用,推進城鄉、區域合作,鼓勵職業院校走向縣域開展廣泛合作,增強服務“三農”能力。四是加強涉農專業建設,加大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力度,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工作。
(七)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生師比日趨合理。2014年,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數為86.30萬人,生師比為21.3:1,與2010年的26.6:1相比,生師比日趨合理并逐步接近《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中規定的生師比20:1的標準。2014年,高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數為43.83萬人,比2010年增加3.42萬人。高等職業教育生師比為17.6:1,與本科高等學校生師比基本一致。二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多地通過培養培訓并舉、實施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教師企業實踐、對口培訓和境外培訓,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有了較大提升。三是教師編制和職稱評定制度不斷完善。各地通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編制標準,實行編制動態管理機制,加大兼職教師聘任力度,靈活引進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專業和實踐教學,提高學生技能水平。重視教師職稱評定制度改革。2015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深化包括職業學校在內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各地制定和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職稱標準,不斷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管理。
(八)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穩步增長。
一是經費穩定增長。2014年,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3424億元,比2010年增加1016億元,增長了42.2 %,年均增長率10.1%。其中,中職增加549億元,增長了40.6%,年均增長率9.7%;高職增加466億元,增長了44.4 %,年均增長率10.5%。2014年職業教育財政性經費為2559億元,比2010年增加1099億元,增長了75.2%,年均增長率16.1%。其中,中職增加681億元,增長了70.4%,年均增長率15.2%;高職增加417億元,增長了84.8%,年均增長率18%。二是制定生均經費標準,生均經費穩步增長。2014年12月底,19個省份、4個計劃單列市及新疆建設兵團制定了中等職業教育生均經費標準;共有22個省份和新疆建設兵團出臺了高等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標準。生均公共財政支出不斷增長。2013年,中等職業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達到8784.64元,比2012年增長16.1%;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3578.25元,比2012年增長20.2%。三是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逐步落實。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再次明確要求地方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少于30%。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的要求,確定并落實地方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四是免學費和學生資助政策覆蓋面擴大。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已享受免學費政策,占在校生的91.5%。同時,家庭經濟困難和涉農專業的學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國家助學金,助學金覆蓋率近40%。高等職業學校納入了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高職獎學金覆蓋近30%學生,助學金覆蓋25%以上的學生。
(九)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一是職業教育質量標準體系初步建成。教育部分別制定并頒布了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設置標準、專業目錄和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對學校及專業設置的條件、程序等進行明確規定。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印發《中等職業教育督導評估辦法》,制定了《中等職業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和《中等職業教育督導評估標準》,對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舉辦職業教育的職責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職業教育督導評估常態化。五年來,教育督導部門開展了系列的職業教育專項督導,對各級政府落實發展職業教育主體責任情況實施督促檢查。2015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對天津等10個?。ㄊ校┞鋵嵢珖殬I教育工作會議情況進行了專項督導。三是教學質量監測和評估體系基本形成。教育部和各地積極開展職業教育教學評估,在評價標準、制度建設、學校內部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和實踐。2015年,教育部辦公廳還印發《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對職業院校內部教學質量建設提出指導意見。
(十)職業教育發展環境更加良好。
一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得到改善。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對職業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2015年國家設立職業教育活動周,宣傳職業教育,營造“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良好氛圍。二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法規支持體系逐步建立?!督逃巹澗V要》實施以來,各地站在新一輪全面振興發展的起點上,推動、謀劃本地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職業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和政策制定取得重大進展,確保了職業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三是技術技能人才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受到關注。各級政府通過提高收入水平、落戶城市等政策不斷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和技術技能人才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
二、面臨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的規模達到《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存在難度。
根據2014年中、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數統計,要實現 “到2015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2250萬人,高等職業教育達到1390萬人”的目標,缺口分別為495萬人和384萬人。隨著我國適齡人口逐步減少,,實現“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2350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480萬人”的目標存在一定難度。
(二)職業教育辦學和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一是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律保障與激勵機制不足,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責任、權力、利益義務等缺乏法律保障,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缺乏足夠的動力和積極性。二是職業教育管理體制運轉不暢,條塊分割、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等問題依然存在。三是職業院校缺乏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內部治理結構改革有待完善。四是市場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教學、技能訓練等方面與市場、產業發展存在部分脫節。
(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結構性不足和質量不高并存。
一是職業院校教師數量不足,很多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生師比遠遠高于《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規定的20:1的標準,部分地區和學?!半p師型”教師比例較低。二是部分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技能不足,缺乏相關的專業實踐經驗以及職業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的培訓,教育教學能力不強。
(四)職業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且差異較大。
截至2014年底,仍然有12個省份未出臺中等職業教育生均經費標準,9個省份未制定高等職業教育生均經費標準。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規定在部分地區尤其是縣級政府無法落實,分屬省、市、縣管理的職業院校經費投入差異較大,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生均經費遠低于東部發達地區。
三、對策建議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為實現《教育規劃綱要》的目標和編制“十三五”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本報告建議:
一是強化政府統籌,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中,堅持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辦學規模大體相當不動搖,確保高中階段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協調發展。
二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配套政策,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三是深化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加強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設,保障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促進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創新。
四是加強職業院校內涵建設,圍繞“提高質量”主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職業教育教學標準,深化校企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建設及教學過程等方面的合作,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適應性。
五是加強面向農村農業的職業教育,提升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質量,扶持農村、民族和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發揮職業教育在扶貧、脫貧中的作用。
六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職業院校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七是建立省級財政為主的職教經費統籌機制,堅持職業教育公益性,進一步完善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及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財政投入。
八是進一步營造職業教育良好發展環境,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等政策,提升職業教育吸引力。
(來源: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