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那么,同學們知道辛亥革命的時間以及它對中國后來的政治影響嗎?接下來,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于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后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清朝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鴉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 。鴉片戰爭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訂立,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 。
袁世凱上臺
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提出辭呈,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接任。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議決臨時政府仍設在南京,并電袁前來受職;未受任前,政務仍由孫中山繼續執行。袁世凱以北京兵變由,堅持遷都北京 。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4月4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該院遷往北京。3月8日臨時參議院又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試圖通過內閣制對大總統的權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
對中國的政治影響
廢除帝制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
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傳播了民主思想。早在興中會成立前后,孫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仁人就重視學習和傳播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學,特別是進化論、天賦人權學說、共和政體和自然科學。他們通過宣傳天賦人權的學說,使人民能理直氣壯地爭取民權;通過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思想,使人們了解"自由、平等"的涵義;通過介紹西方政黨制度,倡導發揮新型政黨的作用。這些有關民主和科學的學說,成了人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對傳統封建文化和進行暴力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武器,提高了人們的民主主義覺悟,為建立民主共和國做了思想準備 。
男女平權
中國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新式女子教育產生發展,辛亥前后在社會上涌現出一批頗有影響的新知識女性。她們關心國事,振興女學,創辦報刊,組建女性團體,辦實業,投身反清革命,爭取男女平權,使女界呈現一派活躍氣象。因此,婦女的覺醒成為當時中國最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