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工作部開展黨史學習活動,在清政府“閉關鎖國”之后,偉大的祖國從鼎盛的世界強國逐漸走向衰敗,在中國近代屈辱史上共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兩國在美、俄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其目的是英、法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因為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又稱"英法聯軍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戰爭”,同時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和擴大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進攻大沽慘敗的消息傳到歐洲,英、法統治階級內部一片戰爭喧囂,叫嚷要對中國"實行大規模的報復","占領京城"。1860年2月,英、法帝國主義當局分別再度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代表,率領英軍一萬五千余人,法軍約七千人,擴大侵華戰爭。4月,英法聯軍占領舟山。5、6月,英侵略軍占大連灣,法侵略軍占煙臺,封鎖渤海灣,并以此作為進攻大沽口的前進基地。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和美國公使華若翰也于7月趕到渤海灣,再次以"調停人"為名,配合英、法侵華戰爭。清政府在大沽戰役獲勝后,幻想就此與英、法帝國主義罷兵言和。當英、法軍艦逼臨大沽??跁r,咸豐帝還諭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戰后和"之意,以免"兵連禍結,迄無了期","總須以撫局為要",并派恒福與英、法使者談判。前敵統帥僧格林沁則以為敵軍不善陸戰,因而專守大沽,盡棄北塘防務,給敵以可乘之機。伊格納季耶夫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設防的情報。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軍攻陷通州。21日,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展開激戰,統帥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 清軍全軍覆沒。9月22日咸豐帝等則以北狩為名攜皇后、懿貴妃等離京逃往熱河避暑山莊。10月13日聯軍從安定門攻入北京。聯軍發現清軍將英法使節團多人虐待至死,遂決定報復中國之野蠻行為,及教訓清朝皇室以后不得蔑視英國及法國。10月18日,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如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欣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聯軍洗劫和燒毀了圓明園和靜宜園。圓明園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
1858年5月中俄雙方簽訂不平等條約《璦琿條約》,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1858年6月中英法三方簽訂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法國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中國給法國賠款白銀二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