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答我院大學生疫情期間居家生活的苦惱與心理上的困惑,進一步推進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開展,5月19日晚上19點,學生工作部史晗老師就學生們在疫情防控期間身心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惑,結合自身多年的心理咨詢經驗,為大家分享了《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調適》,本次直播活動共吸引2700多名同學同時在線觀看交流。
史晗介紹了疫情期間容易出現的種種心理、生理變化,援引數據說明其發生的普遍性,并從進化角度解釋了其背后的生理機制。她提示同學們,疫情期間出現適度的焦慮、抑郁等情緒是正常的,要接納自己的變化,以平常心對待。她還介紹了疫情下的人際關系維護,主要從疫情下的親子關系和戀愛關系進行展開。她介紹了恰當的人際距離在維持良好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指出和父母矛盾頻發的原因——邊界感的消失。并從原因入手,提出了幾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在疫情下的戀愛關系部分,史晗闡述了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要素理論,指出疫情導致三要素之一的“激情”迅速減弱,特殊時期維護戀愛關系的重點即在于維護“激情”,并給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議。
最后,史晗向同學們分享了著陸技術、冥想法等簡便易行的心理調適方法,以便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通過心理技術進行自我調適。
通過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宣揚敬畏生命、健康第一的理念,能夠調動廣大師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大學生對心理調適方法的思考和學習,以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供給,滿足廣大師生多元和個性化的健康需求,積極應對疫情伴生的心理潛在傷害。